合同纠纷使用什么法律(凭样品买卖合同纠纷什么意思)

时间:2023-02-11 10:30:23来源:法律常识

特别提示:凡本号注明“


关于合同可撤销的认定标准

合同的可撤销分两种:一种是当事人自行撤销,如代理人越权签订合同,相对人撤销通知到达被代理人时,合同即被撤销,无须起诉;另一种是合同意思表示不真实时,通过诉讼或者仲裁的方式撤销,即以形成权之诉的方式,取消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合同。这里重点讨论后一种。

对合同可撤销的问题,《合同法》对无效和可撤销的界限划分的不是很清楚,《民法典》对此有所改变,对无效和可撤销事由的界限更明晰,扩大了可撤销的适用范围,缩小了认定无效的事由,将《合同法》中规定的无效事由,部分挪到可撤销事由中。《民法典》规定的可撤销事由具体如下:

第一,因重大误解导致合同意思表示不真实。对因当事人自己的重大误解而签订的合同,可撤销,《民法典》第147条对此作出的规定,与《合同法》第54条的规定一致,没有修改。

第二,因受欺诈导致合同意思表示不真实。对因受他人欺诈导致意思表示不真实的合同,可撤销,《民法典》除保留《合同法》规定的合同相对人欺诈外,又增加规定了合同以外的第三方欺诈。第148条规定的合同当事人撤销权与《合同法》规定的一致;第149条新增加规定了第三方实施欺诈导致一方违背真实意思的,合同可撤销。第149条规定可撤销的条件是,合同相对方知道或应当知道第三方实施了欺诈行为。上述两条关于欺诈可撤销规定的关键要素是,合同的一方明知或者应知另一方因欺诈导致意思表示不真实,合同的另一方可撤销合同。

第三,因受胁迫导致意思表示不真实。对因受胁迫而导致意思表示不真实的合同,可撤销,《民法典》在保留《合同法》关于合同当事人胁迫的基础上,增加了第三方胁迫的规定。《民法典》第150条规定,一方或第三方以胁迫手段使对方意思不真实,合同可撤销。

在发生第三方干扰合同意思表示真实的情况时,受胁迫与受欺诈相比较,适用要件有一点不同:第三方实施胁迫行为时,合同的另一方是否知情,不构成可撤销要件;而第三方实施欺诈行为时,合同的另一方知情,是合同可撤销的构成要件。胁迫和欺诈两种行为对受害人的危害略有不同,从某种意义上说,胁迫是发生了控制受害人的行为,导致受害人不得不选择作出对己不利的决定,而欺诈是向受害人传送错误的信息,导致受害人作出错误的判定。

第四,因受危困、缺乏判断能力等,导致的意思表示不真实和显失公平。对显失公平合同的可撤销,《民法典》规定的适用条件比《合同法》更具体,增加规定了缺乏判断能力的情形,意思表示不真实的原因也可以是民事主体认知能力的欠缺。《合同法》第54条规定可撤销的条件是,乘人之危,使其意思表示不真实,订立的合同显失公平。《民法典》第151条规定可撤销的条件是,一方利用对方危困状态、缺乏判断能力等情形,订立的合同显失公平。乘人之危和利用对方危困状态,描述的情形基本相同,没有实质区别,但《民法典》增加规定的缺乏判断能力等情况,扩大了可撤销的范围,即一方利用另一方缺乏判断能力所签订的显失公平的合同,也是可撤销的因素,体现对诚信原则的贯彻。

附:《民法典》

第147条 基于重大误解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行为人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第148条 一方以欺诈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受欺诈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第149条 第三人实施欺诈行为,使一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对方知道或者应当知道该欺诈行为的,受欺诈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第150条 一方或者第三人以胁迫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受胁迫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第151条 一方利用对方处于危困状态、缺乏判断能力等情形,致使民事法律行为成立时显失公平的,受损害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随便看看
本类推荐
本类排行
热门标签

劳动者 交通事故 北京征地拆迁律师事务所前十名 用人单位 劳动合同 债务人 协议 房屋 土地 自诉 补偿费 案件 债务 打官司 公司 离婚协议书 当事人 债权人 找律师可靠吗 北京十大刑事律师事务所排名搜狐 刑事案件 合同 甲方 律师 律师办理建设工程法律业务操作指引二 交通 最低工资标准 北京十大房产纠纷律师事务所排名 北京房产纠纷最好的律师事务所 律师自己打官司是不是不用找律师 车祸 补助费 债权 工资 鉴定 程序 北京房产纠纷律师事务所排名前十名 伤残 条件 财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