催眠青少年婚姻家庭哪个实用,婚姻咨询心理医生还是咨询婚姻

时间:2022-11-22 15:55:05来源:法律常识

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催眠青少年婚姻家庭哪个实用,婚姻咨询心理医生还是咨询婚姻】,以下3个关于【催眠青少年婚姻家庭哪个实用,婚姻咨询心理医生还是咨询婚姻】的信用卡逾期知识分享,希望能帮助到您找到想要的信用卡逾期知识。

  • 读心医话 | 心理咨询可以拯救糟糕的婚姻吗?
  • 目睹或受到家暴的孩子,可能会得抑郁症、不婚、改变性取向......
  • 2小时就治好1个重度抑郁症患者,催眠大师艾瑞克森为何如此神奇?
  • 读心医话 | 心理咨询可以拯救糟糕的婚姻吗?

    医学指导:广东省中医院心理睡眠科主任李艳教授

    在广东省中医院心理睡眠专科的诊室内,常常会有很多夫妻来寻求帮助,他们往往很焦急地询问门诊医生:

    “我的孩子有网瘾,我的孩子叛逆不上学应该怎么办?”很少伴侣是因为婚姻问题而来的,然而作为家庭系统中的一员,孩子的症状、行为可能只是父母糟糕婚姻关系的表达。

    根据国家统计局和民政部数据显示,自2013年到2018年,我国结婚率不断下降——从9.9‰一路跌至7.3‰,创下近十年来新低,离婚率则在逐年升高

    ——从2.6‰一路攀升至3.2‰。从统计数字来看,现在人们更少地选择进入婚姻,也有更多的已婚人士选择了离婚。

    *

    数据来源:民政局《2018年社会服务发展统计公报》

    婚姻出了问题,是很多夫妻不知如何面对的难题。忍,人生漫长,不知道自己能忍多久,更不知道会换来怎样的结果。离,又担心独自面对未知的生活,也要面对舆论的压力等。面对糟糕的婚姻状态,面对犹豫不决的选择,首先我们得去看清糟糕婚姻背后的原因。

    糟糕的婚姻到底出了什么问题?

    通常参与婚姻咨询伴侣即使来了,人们也不会一开始就谈婚姻里的问题,他们会讲自己的性格,讲孩子,甚至讲到对方有婚外关系,但基本都不会承认自己的婚姻有问题,他们不能清晰地看到问题本质是婚姻困局的一个重要原因。通常一段婚姻关系的关系恶化分为三个阶段:

    A.在初期,伴侣双方对于彼此差异的接纳与忍受是很容易的。事实上,在很多关系中,伴侣在初期将对方的差异看作是一种有吸引力的特质或者魅力所在。

    B.随着相处时间的增加,伴侣间的差异则更多地开始产生沟通相处上的困难,伴侣开始感受到他们去接纳,容忍和妥协的意愿开始下降,开始致力于改变对方。然后,如果他们的努力失败,这些努力就开始转变为一些消极的行为,比如批评,回避,高声斥责等,伴侣双方就开始将对方不再看作是与自己不同的人,而是看作是有缺陷的一个人进一步开始互相诋毁中伤。随着诋毁中伤行为的出现,伴侣彼此开始更觉得他们努力去改变冥顽不化的对方是合理的。

    C.矛盾逐渐增多和升级,两人也就越来越两极化,之间的隔阂也就越来越大。

    所以伴侣关系能否维系,关键不在两个人是不是天作之合,而是能否在个体差异间「异中求同」。

    婚姻咨询能做什么?

    面对困境,而非回避

    在咨询师的见证下,伴侣双方做好面对婚姻困境的准备,敞开沟通的管道,便能减少冲突带来的影响。随着治疗的开展,伴侣双方看见彼此更多的差异,便会带来互相磨合、沟通的机会。

    检视自我的依恋关系

    亲密关系背后,潜藏着我们成长过程中与家庭成员和他人之间互动后,逐步形成的自我。和父母之间如果没有健康的依恋关系,很可能就会把这种不健康的方式带进伴侣关系。因此,在婚姻咨询中,伴侣双方能检视自己过往在其他情感中的经历,自己依恋关系对当下的影响,能更加看清与伴侣之间困境的原因。

    让情感走在理性之前

    即使理性方面的问题化解了,争吵可能还会延续,就为了「争一口气」。许多争执的产生之初来自双方认知差异,但最终使得问题陷入了那些争谁对谁错的指控,或是高昂的情绪。在治疗师的帮助下,更多的是用情感体察,提供关怀、依赖与安全感给对方,伴随情感的交流,往往能促进情感危机的解除。

    所以,婚姻咨询能拯救糟糕的婚姻。婚姻治疗师作为客观、中立的第三方能观察、觉察伴侣双方情感沟通模式,与双方共同探讨解决之道,面对真正核心的问题,不拖延、不逃避,共同探索婚姻中,除了隐忍或离开的第三条路。

    医学指导:李艳,教授,医学博士,博士研究生导师,主任中医师,国家2级心理咨询师。现为广东省中医院心理睡眠专科主任。获得广东省杰出青年中医药人才称号,广东省中医院青年名中医、羊城好医生称号。现任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睡眠心理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心身医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临床医学学会临床心身医学和心理治疗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等。

    师承北京广安门名中医仝小林教授、陕西中医学院张学文教授、南京中医药大学黄煌教授、河南中医学院李发枝教授,在中医学术和医德医技方面深受名老中医熏陶。在多年的临床实践过程中,逐步形成了以“伤寒六经”“脾胃论”为主的中医理论指导体系,尤其擅长运用“伤寒六经辨证”“脾胃论”相关理论指导治疗焦虑障碍、抑郁发作、睡眠障碍、惊恐障碍、双相情感障碍、精神分裂症等精神心理睡眠相关疾病。

    接受过系统精神分析、认知行为治疗、家庭治疗、婚姻治疗、家庭系统排列、沙盘治疗等各流派心理治疗专业培训,灵活采用个人心理治疗、团体心理治疗、家庭系统排列、沙盘游戏、情志相胜疗法等多种疗法,病种涉及各类睡眠障碍、抑郁发作、各类神经症、人际关系困难,青少年情绪行为障碍、婚姻家庭关系异常、亲子关系异常、职业适应困难等各类心理障碍。

    出诊时间:周一、三上午(广东省中医院大德路总院门诊心理睡眠科),周四上午(广东省中医院大德路总院西区五楼特需门诊)。

    广东省中医院心理睡眠专科简介

    广东省中医院心理睡眠专科成立于2005年,建科14年来,发展迅速,诊疗病种全,综合服务能力强,全国影响力大。专科目前拥有临床医生9人,心理治疗师3人,年门诊人次超过30000,纯中医药治疗率接近95%,有效率达80%以上。

    心理睡眠专科针对病种涉及各类睡眠障碍、精神障碍、心理障碍及一些疑难杂症。并调整人际关系不良、亲子关系异常、学习障碍、青少年适应障碍、婚姻关系异常等。

    科室临床诊疗过程重视躯体治疗以及心理治疗,根据个体需要,治疗方案高度个体化。有选择性结合中药汤剂、针灸、心理治疗、物理治疗。开展个人心理治疗、团体心理治疗、睡眠认知行为治疗、催眠疗法、沙盘治疗、针灸等特色疗法,临床疗效显著,中医特色突出。

    供稿:广东省中医院心理睡眠专科 李昀熹

    执行编辑:刘文婷

    审核校对:庄映格

    责任编辑:宋莉萍

    目睹或受到家暴的孩子,可能会得抑郁症、不婚、改变性取向......

    本文字数约:2805 字

    阅读时间约:4 分钟

    每年的11月25号是“国际反家庭暴力日”。

    在过去,国内的家暴现象相当普遍。不少男性认为打老婆是家事,外人不得干涉。很多女性也选择忍气吞声。

    至于打孩子,大家更加习以为常。除非打得特别严重、闹出人命,否则一般人觉得打孩子那是父母在教育孩子,不光不劝阻,可能还会插一嘴:“你爸妈是为了你好”。

    近年来,随着大众法律意识的进步,越来越多人站出来反对家庭暴力。2015年12月,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了《反家庭暴力法》,并于2016年3月1日起施行。

    这部法律令家暴的受害者能更好地捍卫自己的人身安全,这对保护人们的合法权益,维护和睦、文明的家庭关系,促进社会稳定有着重大意义。

    但很多人心知肚明,造成家暴的原因非常复杂,一部法律的颁布难以杜绝这个问题。

    2019年,知名博主宇芽被其男友残忍家暴;今年,李阳前妻Kim称李阳对女儿家暴,这些名人事件都引起了一时轰动。

    但在所有的家暴事件中,能够得到大众关注的、女性敢用使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恐怕仍是少数。很多人没有深刻意识到家暴的危害之处,这可不只是承担法律责任那么简单。

    我们在多年的多学科诊疗(MDT)中,尤其是对青少年抑郁症、双相障碍患者进行深度催眠下病理性记忆修复的过程中,发现家庭暴力对孩子的负面影响极大,而且有一些令人意想不到!

    第一,家庭暴力会令孩子造成叠加性心理创伤,这是抑郁症、双相障碍、惊恐障碍等常见精神心理障碍的最大根源。

    大部分人关注的家庭暴力是身体暴力,也就是用武力攻击家人、剥夺家人自由而造成人身伤害的暴力。

    现在家庭中的身体暴力仍然存在,但整体上趋于减少,严重程度也在下降。可另一类伤害性也很大的暴力,依然长期被忽视,那就是精神暴力,也可以叫做“软暴力”。

    最常见的精神暴力是言语上的辱骂、贬低、恐吓,这看似伤害性不大,但侮辱性极强,更容易令孩子造成巨大的心理伤害。

    图片来源于网络

    而且大量父母没有意识到这是一种暴力,愚昧无知地认为这种教育方式对孩子好,不断重复上演。

    在这种成长环境中,孩子很容易出现自卑、自我否定、敏感多疑的不良性格,从而导致抑郁症和偏执型人格。

    如果从创伤的角度来看,对于还不具备独立生活能力的青少年儿童而言,家庭暴力是他们无法逃避、必须长期承受的,这会导致复杂性创伤后应激障碍(C-PTSD)。

    复杂性创伤后应激障碍(C-PTSD)是一类病情复杂、非常棘手的创伤障碍,且症状与抑郁症、双相障碍等精神心理障碍相似,很容易被精神科医生漏诊。

    而且目前主流精神科对此缺乏高效的干预手段,这种障碍很可能对患者的一生都产生负面影响。

    我们曾接诊过一位患者,她长期遭受父亲的家庭暴力,甚至被父亲持刀架在脖子上恐吓。

    后来她出现了严重的复杂性创伤后应激障碍(C-PTSD)症状,但去精神科就诊时,被诊断为抑郁症、双相障碍,甚至是精神分裂症,治疗效果一直不理想。

    后来她接受我们的系统化深度心理干预,尤其是在深度催眠下修复了相关创伤记忆后,症状才大幅度缓解。

    第二,亲身经历或目睹家暴行为,有可能影响孩子的性取向、性别认同和婚姻观念。

    对于女儿而言,如果她与母亲的关系比较好,然后目睹父亲对母亲家暴,甚至只是指责、谩骂的话,她很容易对父亲产生怨恨和厌恶。而且不排除这类父亲对女儿也会采取肢体暴力或语言暴力。

    如果相关的心理创伤较多,这些女孩很容易将对父亲的排斥泛化到所有的男性身上。

    从社交层面上,这些女孩在日常中很容易与男性发生矛盾,难以正常与男性同学、同事、师长或领导等人相处,甚至可能恐惧与男性相处。这无疑会损害她们的学习、工作等正常社会功能。

    从情感层面上,他们可能会对婚姻失去期待和信心,成为不婚主义者。又或者因厌恶男性,再加上接触到同性恋文化,逐渐发展成同性恋者。

    我们接诊过的大学生患者小琴和小璇,她们的成长经历就是典型例子。

    不过,后来经过系统化的深度干预,她们的相关创伤得以修复并恢复理性后,她们都自愿选择了符合主流的性取向,也恢复了对恋爱、婚姻的理性认知;严重的抑郁症等障碍也顺利康复。

    还有部分家长认为“女儿要富养、儿子要穷养”,在生活中对女儿百般宠爱,舍不得动一根手指头,但对儿子却动辄打骂。

    家长出发点是为了儿子好,想锻炼他们的坚毅和男子气概。但其实这些男孩的心里非常不平衡,可能萌发出“我要是女生就好了”的想法。

    如果还加上其它相关的叠加性心理创伤,或受到西方LGBT文化的影响,他们就真的有可能出现性别烦躁,希望成为女性。

    第三,若男孩长期亲历或目睹家暴事件,长大后可能延续这种模式,继续对伴侣和下一代造成伤害。

    如果男孩从小跟母亲关系良好,那看到父亲打母亲时,他们往往会萌发出保护母亲的强烈愿望,对父亲的暴力深恶痛绝。

    图片来源于网络

    他们年幼时没有反抗和保护的能力,但随着内心不断积累愤怒,等到长大后,如果再次目睹父亲家暴母亲,他们的愤怒情绪很容易爆发,与父亲发生剧烈的肢体冲突,甚至酿造家庭悲剧。

    不过,由于这类男孩深知家暴对女性的伤害,所以他们以后对家人家暴的可能性比较低。但当和家人产生矛盾时,仍有可能被激活相关创伤,情绪比较激动。

    那如果男孩从小与母亲的关系不良,母亲对他们造成过叠加性心理创伤的话,他们就很容易与女性伴侣产生矛盾。

    如果他们还反复目睹父亲打母亲,他们的家暴的风险就更高了,甚至将家暴合理化,“女人如果不听话,就该挨打”、“女人揍几顿就老实了”。非常可怕但真实的是,这样的落后观念仍存在于很多男性的思想中!

    第四,存在暴力的家庭往往气氛压抑,孩子很容易出现学习障碍和品行障碍。

    很多父母吵架、或大打出手时,完全没有意识到对孩子的心理冲击。

    孩子害怕地哭泣,或者尝试劝架,父母却怒吼一声,“大人的事你别管,回房间做作业去!”

    有的则涉及家长的粗暴教育方式。不少父母辅导孩子学习时过于严厉、急躁,不光采取语言暴力,急起来了甚至扇耳光、掐胳膊。

    无论是目睹家暴,还是自己被暴力对待,如果孩子总是在焦虑、恐惧、难过时学习,就很容易将学习情境、学习行为与负性情绪结合,学习效率下降,形成学习障碍。

    有的孩子遭受了父母的暴力对待后,还可能出现品德、行为问题,在学校欺负弱小,用暴力解决问题。说得通俗一些,他们就是大众所说的“小混混”“小太妹”。

    这背后有父母教育不当、孩子三观走偏的原因,也有他们宣泄负性情绪的因素。

    如果继续得不到矫正和积极引导,这类孩子成年后很容易发展为人格障碍患者,丧失自我反省能力和同理心,行为越来越出格、走极端,甚至可能走上违法犯罪道路。

    如果说家庭中身体暴力造成的损伤还可以治、可以愈合,那精神暴力则可能影响这一个人一辈子,还有受牵连的后代。

    希望有越来越多人意识到家庭暴力的危害,尤其要警惕隐蔽性强、容易被忽视的精神暴力、语言暴力,令更多青少年、儿童免受伤害!

    #反家暴不沉默# #精神心理# #抑郁症#

    2小时就治好1个重度抑郁症患者,催眠大师艾瑞克森为何如此神奇?

    在心理学界,有一位大神级人物。

    他曾用3句话让一个“酒鬼”不再碰酒;

    用2小时治好了一个重度抑郁症患者。

    他是被誉为“现代催眠学之父”的米尔顿·艾瑞克森。

    心理卫生从业人员、精神科医生、以及患者与家属是否了解艾瑞克森及其创立的自然催眠疗法,很可能就决定了其对精神心理障碍的认知边界。

    为什么这么说?

    曾有一位患者家属非常质疑我们的临床深度心理干预理论和技术,尤其不认可深度催眠下病理性记忆修复技术(TPMIH)可帮助患者快速缓解、甚至消除症状,然后快速减药、撤药,甚至最后实现真正的停药。

    这位患者家属说,“有一位权威的精神科专家告诉我,只要声称能让精神心理障碍患者实现停药的治疗,都是骗人的,极有可能是忽悠。”

    我当时哭笑不得。不知道是这位患者家属的理解有误,还是那位权威精神科专家真的这么说过。

    如果是后者的话,那说明这位专家对于精神心理障碍的认知比较陈旧,仍停留在传统精神病学/精神医学阶段。而且,其很可能对临床心理治疗一点都不了解,更加不知道艾瑞克森在临床催眠治疗上取得的成就。

    所以,我认为精神卫生从业人员、精神心理障碍的患者和家属,以及对这个方面感兴趣的人,都可以去了解一下这位大神。我们拍了一期视频,简单介绍了解艾瑞克森及其创立的自然催眠疗法。

    点击浏览:不知不觉间就把你催眠了!催眠大师艾瑞克森为什么这么神?

    相信大家看完视频后,对艾瑞克森的自然催眠疗法有了一定的了解。这种疗法非常特别。


    艾瑞克森,图片来源于网络

    因为在绝大部分催眠疗法中,催眠治疗师会事先告知“催眠要开始了”,并一般会通过语言引导,让人先“放松、吸气、呼气”等一系列步骤,然后由浅入深地带入催眠状态。

    可自然催眠法不是这样,它可以在被催眠者不知不觉中、“自然地”进行的,被催眠者可能甚至不知道它从什么时候开始和结束,在毫无觉察之中就受到了强烈的暗示。

    可能不少读者好奇,那艾瑞克森的自然催眠法和我们的核心技术——深度催眠下病理性记忆修复技术(TPMIH),两者都在临床心理干预使用了催眠,可用于缓解、消除精神心理症状,那两者有何不同?孰优孰劣?

    首先说不同。通常来说,自然催眠法要求催眠治疗师能快速、深入地洞察到患者的性格、思维等特点,在比较长时间与患者的沟通交流过程中,不知不觉将其带入催眠状态,然后给予间接的暗示(也就是说,患者一般感受不到暗示),从而达到消除症状的目的。

    我在视频里提到的例子,则是艾瑞克森创立的“自然催眠法”的特殊运用,相当于清醒催眠。艾瑞克森敏锐地发现,那个有酒成瘾的老兵非常重视自己的战功和勋章,简直视作命根子。而且他很可能发现老兵的性格中有明显的偏执,容易被激怒、钻牛角尖,说得通俗一些,性子很“轴”。

    艾瑞克森抓住了这一点,先践踏了老兵珍视的勋章,激起其强烈的愤怒,令其对自己无比憎恨,然后再下了一个暗示“每当他喝酒,就意味着祝福艾瑞克森健康长寿”。

    这老兵彻底被暗示了,一喝酒就觉得这是在祝福“可恶”的艾瑞克森。虽然他理性上可能明白这完全是两码事,但心里就是膈应、就是很不舒服,喝酒成了一件让其反感的事,慢慢就不喝了。

    这就是艾瑞克森的高明之处,令人不知不觉地被催眠了,即使这个人可能根本就不认可他。打个比喻,艾瑞克森经常能找到患者的性格弱点,化弱点为“资源”,就像找到了一面墙中最关键的那块砖头,他对这块砖头使劲,整面墙就倒塌了。

    另外,艾瑞克森的自然催眠疗法之所以神奇,还有一个关键点。

    艾瑞克森在当时的临床心理治疗中享有较高口碑,成功案例被广泛传播。在这过程中,大众可能将艾瑞克森“神化”了,误以为他能治好每一个患者。

    但这种“神化”也有一个好处,就是让那些慕名而来的患者对艾瑞克森极为信任,甚至是崇拜。被催眠者越是信任他,他就越容易绕过对方的批判性思维,催眠效果就更加明显。

    而我们的深度催眠下病理性记忆修复技术(TPMIH)虽然高效,但并不像艾瑞克森那么神奇,没办法在三言两语、或短时间的接触中就消除症状。

    而且,我们这种技术必须先建立患者对我们技术和催眠治疗师的高度信任,告知其相关注意事项,并且会明确地告知他们深度催眠在何时开始、结束,开始时也有明确的语言引导过程。

    而且,两者关注的重点不同。艾瑞克森的自然催眠法主要关注症状本身,比如帮老兵戒酒,只要他不喝酒了,治疗就达到目的了。但不会去关注老兵酗酒背后的深层次心理根源,比如战争带来的重大心理创伤,退役后在人际关系中遇到的叠加性心理创伤等等。

    而深度催眠下病理性记忆修复技术(TPMIH)关注和处理的,不仅是症状,还有更重要的症状背后的心理根源,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病理性记忆”。

    只有修复了症状背后的病理性记忆,患者才更有可能走向真正的康复和心身健康。不然,老兵虽然不酗酒了,但心里其实还是很压抑。他后续可能会沉迷赌博,甚至是吸毒,如果他是一个现代年轻人的话,还有可能沉迷网络,出现游戏障碍。

    除此之外,我们还会对患者及其家属做家庭治疗。因为患者生病了,往往意味着家庭系统出现了问题,并需要更良好的家庭环境帮助其康复。尤其是父母简单、粗暴的教育方式,很可能给患者带来叠加性心理创伤,必须及时改变。

    对于学生患者,我们还会处理其学习障碍,再结合人生规划、逆商塑造,令患者在走向康复的同时,培养出优良的性格,真正将这段患病经历转化为人生财富。

    所以,我们是更系统化、更深入地解决患者的精神心理问题,这是我们技术的优点。

    当然,这也有时代的影响。在艾瑞克森所处的时代,脑科学、认知神经科学等还十分落后,还没有学者提出病理性记忆记忆再巩固的理论。艾瑞克森未意识到很多精神心理症状源于病理性记忆,也未意识到这些病理性记忆来自于哪些方面,这很正常。

    但我与艾瑞克森也有相似之处。我与艾瑞克森都是精神科医生,但都不只局限于精神病学/精神医学,而是践行多学科诊疗模式(MDT)。我一直坚信,只有不断跨学科,才能打破单一学科的局限性,拓宽认知边界,走出创新道路,并最终更全面、系统化地帮助患者康复。

    艾瑞克森的催眠治疗可以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其在心理学领域做出的贡献是巨大的。很多人还会拿他和另一位心理学的巨匠——弗洛伊德对比,“艾瑞克森与弗洛伊德,谁做出的贡献更大呢?”

    弗洛伊德,图片来源于网络

    首先,艾瑞克森与弗洛伊德生活在不同的年代。弗洛伊德在世时间为1856年-1939年,而艾瑞克森的在世时间为1901年-1980年,两人相差了约半个世纪。

    在艾瑞克森刚接触到心理学时,一定了解过弗洛伊德,甚至认真学习过其创立的精神分析流派,但很快艾瑞克森就发现精神分析流派十分低效。据说他猛烈地批评过一位美国的精神分析师,称其精神分析容易误人子弟。

    这不难理解,艾瑞克森用自然催眠法在几个小时内就能解决的症状,精神分析疗法却往往要花几个月、甚至几年,还不一定有效。他不认可精神分析疗法,这无可厚非。

    其实对于青少年患者,我也不认可精神分析流派的作用,很容易恶化青少年与父母的亲子关系,并导致其情绪波动、病情恶化。

    但我并非否定弗洛伊德所做出的成就。心理学发展史上,精神分析理论的提出可以说是石破天惊,意义非常重大的,它是第一个有完整理论体系的心理学说,而且认为很多症状的背后有深远的、但人们意识不到的心理根源,把人类对精神心理学现象的理解从道德和“鬼魂附体”等愚昧无知的时代,带入了现代心理学和人文关怀的时代。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这非常不容易。而且,精神分析理论还影响了很多人文领域,比如文学、哲学、社会学等等,这都是其重大贡献。

    因此,我认为弗洛伊德担得起“心理学理论大师”的称呼,而艾瑞克森则是“心理治疗实务大师”。

    而且,很多人可能不知道,弗洛伊德其实与临床催眠也有过一段故事。他在创立精神分析之前,曾跟随法国神经病学家让·马丁·沙可教授学习催眠,但后来他觉得自己不是这块料,便放弃了催眠,创立了精神分析流派。关于弗洛伊德与催眠的故事,后续有机会我们再详细分享。

    很可惜,弗洛伊德与艾瑞克森这两位心理学巨匠没能生活在同一时代。如果他们能深入进行学术交流,互相吸取对方理论、观点的精华,说不定能大大促进现代精神心理学的发展。

    #情感点评大赏# #催眠治疗# #精神心理#

    今天的内容先分享到这儿了,关于本篇【催眠青少年婚姻家庭哪个实用,婚姻咨询心理医生还是咨询婚姻】,是否是您想找的信用卡逾期呢?想要了解更多法律知识,敬请关注本网站,您的关注是给小编最大的鼓励。

    随便看看
    本类推荐
    本类排行
    热门标签

    劳动者 交通事故 用人单位 劳动合同 债务人 协议 自诉 房屋 土地 补偿费 案件 债务 离婚协议书 公司 债权人 合同 甲方 最低工资标准 交通 车祸 债权 伤残 条件 鉴定 工资 程序 补助费 拆迁人 刑事案件 兵法 期限 标准 交通肇事 解除劳动合同 财产 补偿金 客户 当事人 企业 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