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1-26 03:35:11来源:法律常识
近年来,盐城东台市委政法委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底线思维,着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重要批示精神,坚持关口前移,重心下移,创新“访前、案前、诉前、审前”四前工作法,不断完善基层社会治理和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堵疏结合化解社会矛盾,全市基层基础建设不断加强,信访总量明显下降,信访形势持续平稳向好,群众满意度和幸福感不断提升。
一是群众诉求规范办理在“访前”。加强人民来访接待窗口和人员力量建设,提高处理群众诉求和初信初访质效,确保不形成上访。一是首问负责。压实初信初访首问首接责任制,实行接待登记、受理代办、转送交办、回访反馈闭环办理,从源头上控减信访增量。二是快速办理。简化办理流程,及时就地解决群众合理诉求,做到“简单诉求当日解决,一般诉求一周内解决,复杂诉求两周内答复”。三是“无访”创建。开展“无访”村居和“四无”镇区创建活动,推动镇村把大量社会矛盾和风险隐患解决在基层,解决在初始阶段,做到“简单矛盾不出组、一般矛盾不出村、重大矛盾不出镇”。
二是风险隐患网格管控在“案前”。加强网格化建设,不断提升市域治理效能,防范化解各类涉稳风险隐患,防止因处理不到位引发刑事案件或重大恶性案件。一是一网采集信息。在全市17个镇区科学划分网格,配备专兼职网格员3195个,运用“大数据+网格化+铁脚板”,走访采集矛盾纠纷、稳定、治安、特殊人群等信息,排查社会矛盾,预警各类涉稳风险,录入社会治理系统。二是一体联动处置。镇区、相关职能部门共享网格资源,根据采集录入的信息随时掌握社情民意,聚集政治安全、特殊人群、群体性矛盾、公共安全和网络舆情等,确保在第一时间发现、处置社会稳定风险隐患。三是一线走访服务。组织873名“法官、检察官、警官、律师”进“社区、企业、校园、网格”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面对面地为群众提供针对性、实用性的法律咨询,着力解决好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打通政法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三是矛盾纠纷联动调解在“诉前”。深化诉调、公调、检调等多调对接活动,充分发挥人民调解职能,调处大量民间纠纷和社会矛盾,努力减少诉讼案件的产生。一是人民调解全覆盖。全市建立17个镇级、314个村级、11个专业人民调解委员会,配备 403名专职、1117名兼职人民调解员,镇区、部门“横向配合、纵向指导”联动调处各类社会矛盾,预防化解风险隐患。二是司法调解零距离。在26个公安派出所设立调解室,聘请27名专职调解员驻所调解民间矛盾。法院创新“一庭三所+”机制,设立14个审务工作站,加强与派出所、司法所、劳动服务所开展“一庭三所”结对共建,诉前调解大量社会矛盾,各类审理案件受案数同比下降36.2%,2019以来东台地区民事案件万人起诉率为盐城最低。三是刑事和解微程序。政法各部门对因邻里纠纷等引起的轻微刑事案件开展非诉调解工作,把民事赔偿纠纷和解在公诉之前,在公诉环节提出从轻处罚的量刑建议,实现宽严相济、办案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统一。
四是复杂积案销号化解在“审前”。对“导访入诉、以诉化访、再审审查”等缠访闹访、涉法涉诉或涉众型信访积案,实行专案攻坚,销号“清零”,确保不发生进京非访和个人极端事件。一是领导推动。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带头包案、研究对策、形成合力,分管领导具体负责、逐案跟进、逐案落实,确保精准施策、精准发力、精准化解。二是分类施策。坚持“三到位一处理”原则,诉求部分合理的先解决合理诉求,生活困难的给予帮扶,诉求无理的教育疏导,确保每件积案责任到位、落实到位。三是挂图作战。对重点信访积案以“一览表”的形式公布信访事项、包案责任人、化解思路、化解进度、跟踪督办等事项,实行清单式销号化解,确保息诉罢访,案结事了人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