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2-14 08:08:58来源:法律常识
写在前头:
在落笔前我想,一个不知名的律师写的“自传体文章”是否有人喜欢看,落笔后我仿佛找到了写作的意义,一方面能缓解我工作上的焦虑,另一方面只要我的文字能给哪怕一位读者带来写思考,我的码字时光都不算荒废。
【第一章】大学篇
我的现在,我是一名来自东北某省会城市、现在上海执业的律师,自从大学来上海至今整整十年。
十年前,我拿着华政的录取通知书,全家人喜气洋洋地陪我来到上海,帮我办入学、收拾寝室。到了不得不分开的时刻,奶奶看着过去18年从来没在家以外过夜的我,一开始还强忍泪水,后来边摆手边泪流满面地说不出话。姑姑说,哭啥呀,孩子大了是好事儿,后面的路要自己走了,你也得放手。
大学四年过得很快,回首评价过往,大学四年是我人生最快乐的四年。
这四年里,我穿梭在东方霍格沃茨般的建筑间上课求学,法理学、刑法、行政法、民法、商法、经济法……但我从来都不是一个会投入百分百精力学习刻苦的人,即便是高三最后三个月,我还会看电影、上网。因此对我来说,最快乐的还是课余时间去图书馆找一角落读推理小说。
还有一食堂的大排、二食堂的奶茶和铁板饭、清真食堂的炮仗面、文汇路的鸡公煲、地中海的烤肉自助和电影院……
不知是少年不知愁滋味,还是北方少年初入繁华之地,大学四年尽管每月只有1700元的生活费,仍感觉精神和身体都十分富足。
有同学来上海找我玩,我都会应他们要求陪同去外滩游玩,看着陆家嘴高楼林立、在阳光下泛着金光,我们都会猜楼里的人都是干什么工作的,仿佛只要我们能进入陆家嘴的任何一栋里工作,我们就能成为人上人。最后,我暗自下定决心,哪怕在陆家嘴打扫卫生,只要能每天在高楼里看见黄浦江,这对我来说都是一份满意的工作。可笑吧?但这是我当时的真实想法。这就是一个普通工人家庭的孩子,通过考学,初见十里洋场的迷茫,愿意付出一切只为获得那虚无缥缈的入场券。
那个时候我们还能大四上学期就参加司考,于是我们像学长学姐们一样,大三下学期就开启疯人院模式:上课之余的所有时间都交给司考,如同后高三时代一般拼命。现在司考改革为法考了,全部机考,我们那个时候还是用笔写,考试时间为两天,题量大到一半以上的人答不完卷子。
我还记得9月份考完司考,经历过两天非人的折磨,我从考场出来的时候精神涣散,差点被车撞到。回寝室之后和室友们一起出去吃饭、唱K,大家都说自己过不了,结果四个人过了仨,只有那个说自己考的还不错的没过。我顺利地通过司考,当年那位没过的室友,也在考了三年后顺利通过。
通过司考之后我一身轻松地开始投简历,
第一周石沉大海……
第二周石沉大海……
第三周才开始有电话邀请我进城面试。为什么说进城,因为华政校区在松江区,用人单位一般都在静安、徐汇、长宁、浦东新区,直观点说,我从学校到上海地标性建筑人民广场,通勤时间2个小时。
我信心满满地去面试过3/4家公司/律所之后,也都没了消息,再加上进城路途过远,我便连投简历的兴致都没有了。就在我在寝室天天躺着的时候,工作竟然自己找上门来。
(未完待续,码字不易,欢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