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2-15 18:01:04来源:法律常识
九江新闻网讯“我从一个‘微商’那里买了两套衣服,但她却不发货。”昨日上午,市民蔡女士向浔阳晚报记者反映,她支付367元货款后,微商迟迟不发货。虽然一周内该“微商”分两次退还了367元,但蔡女士仍觉得很气愤。
反映:消费者多次与“微商”发生纠纷
据蔡女士介绍,4月12日中午,朋友向她推荐了一名“微商”,随后她从该“微商”发布的朋友圈广告中挑选了两套衣服并支付了367元。“我一直催促对方发快递单号给我,直到4月15日,对方都表示还没有发货。”蔡女士说,该“微商”表示,一直没发货的原因是“卖完了”,但这个答复却无法让蔡女士满意,“既然卖完了,为什么还要收我的钱?”
由于觉得蔡女士很面熟,浔阳晚报记者仔细回想发现,2018年7月,蔡女士也曾因向“微商”购买零食后对方不发货、不退款向本报投诉过。“现在朋友圈里到处都是广告,经常没忍住就买了。之前的事,我和商家已经协商解决了。”蔡女士不好意思地说,她已经与“微商”发生过多次纠纷了。
浔阳晚报记者查询发现,不少市民因从“微商”处购买商品而发生纠纷,本报也曾多次报道过类似事情,其中有商品质量不过关,卖家拒绝退款的;消费者支付了货款之后,卖家不发货的等。
律师:付钱给“微商”,遇纠纷难维权
对此,浔城某律师事务所的一名律师表示,很多“微商”并没有实体店和信用担保,一旦发生纠纷,微商用户可以通过销号或把对方加入黑名单的方式逃避责任,导致维权、取证困难,权益难以保障。
那么,如何避免掉入“陷阱”呢?律师建议,首先应注意甄别“微商”的身份信息,确认其是个人经营还是企业经营;其次,不要轻信微商晒出的购物小票、交易记录、产品评价和物流单等,这些图片都可以通过软件制造。
同时,消费者在形成买卖关系时应保留聊天记录、银行汇款单、卖家姓名、身份证号等作为凭证,来降低购物风险。另外,不要轻易在朋友圈购买贵重物品,应尽量选择信誉较好、证照齐全的大型电商平台购买,这类平台的付款有严格的程序,退换货、维权取证较为方便快捷。律师表示,发现被“坑”后,可以在收集、保存证据的同时,和“微商”协商解决,如果无法协商解决的,可以向当地消协投诉。“如果“微商”存在销售假冒伪劣商品甚至涉嫌诈骗等不合法行为时,可以向公安机关报案。”
“消费者通过网络平台购买商品,已经与卖方之间形成买卖合同关系,按照《合同法》规定,当事人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应当承担违约责任。同时,因卖方违约致使双方之间的合同目的不能实现时,买方可申请解除买卖合同,要求卖方退还钱款。”律师说道。
(浔阳晚报记者 李超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