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0-31 18:46:05来源:法律常识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文子玉
7月12日,中央宣传部举行“中国这十年”新闻发布会,介绍新时代人民法院工作举措与成效。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二级大法官陶凯元表示,人民法院坚持司法为民、公正司法工作主线,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有力司法服务和保障,受理案件数量从2013年1421.7万件上升至2021年3351.6万件,结案标的额达到46.7万亿元。2021年,全国法院在线调解纠纷1084万件,2022年1-6月在线调解纠纷577.3万件,我国已建成联动资源最多、在线调解最全、服务对象最广的中国特色一站式多元纠纷解决和诉讼服务体系。
在实现“完善人权司法保障制度”改革目标方面,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二级大法官沈亮介绍,十年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刑事司法制度不断完善,人权司法保障得到有效加强。深入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发挥法庭在查明事实、认定证据、保护诉权、公正裁判中的决定性作用。坚决依法纠正历史上的冤错案件,同时更新司法理念,严格落实罪刑法定、证据裁判、疑罪从无原则,坚决守住防范冤错案件底线。制定新的刑事诉讼法司法解释,将强化诉讼权利保障作为贯穿始终的主线,健全完善程序保障机制。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少年司法制度,全国法院设立了2181个少年法庭,加强对未成年人权益的特殊保护。
“人民法院审理的杀人、抢劫、绑架、放火、爆炸等几类严重暴力犯罪案件,从2013年的7.5万件9.57万人,下降到2021年的4.9万件5.68万人。” 沈亮表示,2021年人民法院判处刑事案件84.6%的案件都是三年有期徒刑以下的轻刑案件,表明我国社会治安秩序持续向好。十年来,人民法院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充分发挥刑事审判职能,强调惩罚犯罪和保障人权并重。同时,更加注重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在刑事审判中坚持罪责刑相适应原则,既严格依法办案,又兼顾国法天理人情,把一个个热点案件的审判变成一堂堂全民法治公开课,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二级大法官贺小荣介绍,在服务乡村振兴、基层社会治理、源头预防化解矛盾等方面,人民法院持续优化法庭布局,依法妥善化解各类涉农纠纷,通过专业化法庭,公正高效审理涉及产业发展、生态保护等一系列案件,保障农业农村发展。紧紧依靠地方党委领导,紧扣市域、县域治理需求,推进人民法庭进乡村、进社区、进网格,服务基层社会治理,2016年-2021年,全国人民法庭审结案件2537.7万件,约占基层法院结案总数的25%。依法妥善审理婚姻家庭、劳动争议、物业纠纷、相邻纠纷等涉及民生的案件,强化权利救济,维护群众权益,依托车载法庭、马背法庭、背包法庭等开展巡回审判,畅通司法服务的“最后一公里”。
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二级大法官杨临萍说,立足环境资源审判职能,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十年来,各级法院审结环境资源案192.9万件,其中,刑事案件28.5万件,民事案件128.4万件,行政案件36万件。制定完善一系列司法解释和司法政策,织密生态环境司法保护网,制定惩治污染犯罪、森林资源保护、环境侵权禁止令、惩罚性赔偿等21件司法解释,出台新时代全面加强生态环境司法保护意见、长江保护法实施意见等13个司法文件。深化环境司法改革创新,建成中国特色环境资源审判体系,同时加强环境司法国际交流合作,促进全球生态文明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