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山县家事律师找哪家,131冈本

时间:2022-11-21 02:22:08来源:法律常识

總綱領(总纲领),◆政府、政黨、社團等根據自己在一定時期內的總任務而規定的目標和行動步驟等。

總綱(总纲),◆1.猶大綱。引申指政治法度。○《晉書‧武帝紀》:“揚清激濁,舉善彈違,此朕所以垂拱總綱,責成於良二千石也。”○[清][吳熾昌]《客窗閑話初集‧明武宗遺事》:“吾主攝通省總綱,公事繁冗,何暇接見同年故舊耶?”◆2.今指法規、章程等的總括原則性事項和內容要點的部分。如:《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總綱》。

周綱(周纲),◆[周]代的法度。○[唐][韓愈]《石鼓歌》:“[周]綱陵遲四海沸,[宣王]憤起惲天戈。”

州綱(州纲),◆州署中的屬官。○《魏書‧邢巒傳》:“文學箋啟,往往可觀,冠帶風流,亦為不少。但以去州既遠,不能仕進,至於州綱,無由廁跡。○[巴]境民豪,便是無[梁州]之分,是以鬱怏,多生動靜。”

直達綱(直达纲),◆[宋]時成批運送貨物直達京師的船隊稱直達綱。○[宋]程大昌《考古編‧發運司》:“至[蔡京]用事,刱置直達綱,江船徑達於[淮]而上泝於[汴],轉般倉由此遂廢。”

政綱(政纲),◆1.施政的綱要。○[漢][賈誼]《新書‧大政下》:“臣忠君明,此之謂政之綱也。”○《宋史‧薛極傳》:“政綱雖舉,必求益其所未至;德澤雖布,必思及其所未周。”○《清史稿‧禮志九》:“古者蒐苗獮狩,因田獵講武事。皇祖行圍,既裨戎伍,復舉政綱。”◆2.政治綱領。它說明一個政黨的政治任務和要求。○[孫中山]《論民生主義》:“使吾人向持之三民主義,實行無遺。夫然後為吾人目的達到之日。而對於政綱所負之義務,庶幾無憾矣。”

振領提綱(振领提纲),◆提綱挈領。○《隋書‧文學傳‧潘徽》:“總括油素,躬披緗縹,芟蕪刈楚,振領提綱,去其繁雜,撮其指要,勒成一家,名曰《江都集禮》。”○[唐][陳子昂]《諫政理書》:“聖人之教,在於可大可久者,故臣欲陛下振領提綱,使天下自理也。”

運綱(运纲),◆指成批運送貨物的組織。○[清][梅曾亮]《黃個園傳》:“蓋君之為商總者四十餘年,支拄救敗者十餘年,卒五年而庫始有懸,引減運綱。”

雲綱(云纲),◆1.猶雲叢。○[唐][吳筠]《游仙》詩之十一:“九龍何蜿蜿,載我升雲綱。”○《雲笈七籤》卷九八:“雲綱立爾步,五嶽可暫旋。”◆2.華美的梁柱。喻組成文章的華詞麗句。○[南朝][齊][謝朓]《酬德賦》:“惟風雅之未變,知雲綱之不廓。譬層棟之將傾,必華榱之先落。”

鹽綱(盐纲),◆舊時成批運輸食鹽的組織。○《宋史‧食貨志下四》:“其後[兩浙]轉運使[沈立]、[李肅之]奏:‘……請裁官估,罷鹽綱,令鋪戶衙前自趨山場取鹽,如此則鹽善而估平。’”

玄綱(玄纲),◆猶天綱。指維繫社會人倫的最高法則。○《晉書‧陸雲傳》:“方今太清闢宇,四門啟籥,玄綱括地,天網廣羅。”○《南齊書‧王融傳》:“偶化兩儀,均明二耀,拯玄綱於穨絕,反至道於澆淳。”○[金][元好問]《通真子墓碣銘》:“玄綱力挽孰我先,苦節終志孰我堅。”

星綱(星纲),◆謂星的行列。○[唐][元稹]《開元觀閑居酬吳士矩侍御》詩:“禹步星綱動,焚符灶鬼詹。”

憲綱(宪纲),◆法紀;法度。○《後漢書‧和帝紀》:“市道小民,但且申明憲綱,勿因科令,加虐羸弱。”○《南齊書‧謝超宗傳》:“此而不糾,憲綱將替。”○[宋][陳亮]《東陽郭德麟哀辭》:“及其以智自營,則又為鄉閭所讎疾,而每每有身掛憲綱之憂。”○[明][王世貞]《觚不觚錄》:“[嘉靖]末,[應侍郎][檟]為總督,此公守[常州],遵憲綱不肯跪。”○[清][梁章鉅]《退庵隨筆‧交際》:“名柬稱謂,京宦有舊式可循,外官有憲綱可守,不容率意為之。”

維綱(维纲),◆1.用以繫物和提網的繩。亦指維繫、保持。○《儀禮‧大射》:“司射西面命曰,中離維綱,揚觸梱復,公則釋獲,眾則不與。”○《管子‧禁藏》:“法令為維綱,吏為網罟。”○[尹知章]注:“維綱所以張也。”○《莊子‧天運》:“天其運乎?地其處乎?日月其爭於所乎?孰主張是?孰維綱是?孰居無事推而行是?”◆2.綱紀;法度。○[漢][桓寬]《鹽鐵論‧刺復》:“夫維綱不張,禮義不行,公卿之憂也。”○《後漢書‧皇甫規傳》:“攝政之初,拔用忠貞,其餘維綱,多所改正。”○[唐][韓愈]《董府君墓志銘》:“太師之平[汴州],年考益高,挈持維綱,鋤削荒纇,納之大和而已。”○[章炳麟]《討滿洲檄》:“幕府總攝維綱,輯和宗族。”

王綱(王纲),◆天子的綱紀。○[漢][揚雄]《劇秦美新》:“帝典闕而不補,王綱弛而未張。”○[唐][杜甫]《有事於南都賦》:“王綱近古而不軌,天聽[貞觀]以高揭。”○[清][凌揚藻]《蠡勺編‧會於召陵侵楚》:“向輯《春秋咫聞鈔》,收[高安][朱文端公]說,猶謂書侵為貶[晉]人,以見王綱之不復振。”

頭綱(头纲),◆1.指驚蟄前或清明前製成的首批貢茶。○[宋][蘇軾]《七年九月自廣陵召還汶公乞詩乃復用前韻》之一:“上人問我遲留意,待賜頭綱八餅茶。”○[查慎行]注:“[熊蕃]《北苑茶錄》:‘每歲分十餘綱,淮白茶,自驚蟄前興役,浹日乃成,飛騎疾馳,不出仲春,已至京師,號為頭綱。’《苕溪漁隱叢話》:‘北苑細色茶,五綱,凡四十三品,共七千餘餅。粗色茶,七綱,凡五品,共四萬餘餅。○[東坡]《題汶公詩卷》‘待賜頭綱八餅茶’,即今粗色紅綾袋餅八者是也。’”[清][沈初]《西清筆記‧紀庶品》:“龍井新茶,向以穀雨前為貴,今則於清明節前,采者入貢,為頭綱。”◆2.泛指優質春茶。○[清][黃遵憲]《番客篇》:“飲酪揀灌頂,烹茶試頭綱。”

條綱(条纲),◆1.條規綱紀。○《魏書‧釋老志》:“誠以國典一廢,追理至難,法網暫失,條綱將亂。”○[唐][柳宗元]《弘農公復為大僚謹獻詩五十韻》:“右言盈簡冊,左轄備條綱。”○[宋][蘇轍]《謝除龍圖閣學士御史中丞表》:“敝事雖除,而條綱尚紊。民貧未可經遠,吏窳難於責功。”◆2.條理綱目。○[元][李齊賢]《則天陵》詩序:“記事者,必首年以繫事,所以使條綱不紊也。”

天綱(天纲),◆1.天的綱維。○[三國][魏][阮籍]《詠懷》之二三:“六龍服氣輿,雲蓋覆天綱。”○[唐][李白]《大鵬賦》:“跨躡地絡,周旋天綱。”○[王琦]注:“天綱者,天之綱維。”◆2.帝位之統系,王朝之世系。○[三國][魏][曹植]《姜嫄簡狄贊》:“[嚳]有四妃,子皆為王。帝[摯]早崩,[堯]承天綱。”○《三國志‧蜀志‧郤正傳》:“今天綱已綴,德樹西鄰。”○[清][唐孫華]《文信國祠》詩:“身柱天綱絕,心扶帝室孱。”◆3.朝廷的綱紀。○《後漢書‧陳蕃傳贊》:“[陳蕃]蕪室,志清天綱。”○[唐][韋應物]《睢陽感懷》詩:“豺虎犯天綱,昇平無內備。”○[清][陳夢雷]《丁巳秋道山募建普度疏》:“天綱重振,已甘身正典刑。”◆4.星名。○《晉書‧天文志上》:“北落西南一星曰天綱、主武帳。”

提綱振領(提纲振领),◆同“提綱挈領”。◆《金石萃編‧五代梁匡國節度使馮行襲德政碑》:“□本尋源,提綱振領。”◆补证条目■同“提綱挈領”。○宋朱熹《答张钦夫》:“熹向來之説,固未及此,而來喻曲折,雖多所發明,然於提綱振領處,似亦有未盡。”

提綱舉領(提纲举领),◆同“提綱挈領”。◆《景德傳燈錄‧遇安禪師》:“提綱舉領,盡立主賓。如何是主?”

提綱(提纲),◆1.提舉網的總繩,舉網。○[唐][杜甫]《又觀打魚》詩:“蒼江漁子清晨集,設網提綱萬魚急。”◆2.比喻抓住大的或主要的。○《宋史‧職官志八》:“提綱而眾目張,振領而群毛理。”◆3.指寫作、發言、學習、研究、討論等的內容要點。○[浩然]《艷陽天》第六三章:“她這會兒坐在草地上,考慮着發言提綱。”◆4.[唐][宋]稱總領提運財物至京。當時謂成批運送貨物為綱。○[唐][方干]《送婺州許錄事》詩:“曙星沒盡提綱去,暝角吹殘鎖印歸。”○[宋][梅堯臣]《依韻和許待制病起偶書》:“提綱勿用銖銖較,列局緣從物物監。”

臺綱(台纲),◆指朝廷的綱紀。○《宋史‧孝宗紀二》:“詔六察官糾察庶務,臺綱益振。”○[明][沈德符]《野獲編‧吏部一‧堂官笞屬官》:“[海剛峰]起[南總憲],到任後,忽設二大紅板凳,云欲笞御史不法者……然終設而不用,其意亦欲姑示威稜,以厲臺綱耳!”[清][侯方域]《湯御史傳》:“公掌[河南道]日,給事[趙興邦]者,數挾太宰勢,軒輊臺綱,公連章劾之。”

輸綱(输纲),◆轉運大宗貨物。○[清][葆光子]《物妖志‧狐》:“子略不驚怕,便將入都寄親人家養之,輸綱畢,復還[東京]。”

石綱(石纲),◆花石綱的簡稱。○[明][謝肇淛]《五雜俎‧地部一》:“[趙南仲]愛[靈璧]一石,而命五百卒舁至[臨安];[鄭璠]得[象江]六怪石,而以六十萬錢輦歸[滎陽]。勞民傷財,至於此極,何怪[艮嶽]石綱終貽北狩也!”參見“花石綱”。

上綱上線(上纲上线),◆指把問題提到階級鬥爭和路線鬥爭的高度來分析。○《人民日報》1981.4.26:“‘左’和‘右’,是指黨的方針政策的傾向講的,至於在一般幹部和群眾中,是什麼問題就解決什麼問題,不要亂上綱上線。”

上綱(上纲),◆I1.繫在箭靶上方的繩子。○《周禮‧考工記‧梓人》:“上綱與下綱出舌尋,縜寸焉。”○[鄭玄]注:“綱,所以繫侯於植者也。”◆2.別駕的異稱。《晉書‧忠義傳‧易雄》:“舉孝廉,為州主簿,遷別駕。自以門寒,不宜久處上綱,謝職還家。”○《南史‧孝義傳‧何子平》:“時鎮軍將軍[顧覬之]為州之上綱。”◆II謂把問題提到原則的高度。○[鄧小平]《關於反對錯誤思想傾向問題》:“糾正‘左’的傾向和右的傾向,都不要隨意上‘綱’,不要人人過關,不要搞運動。”○[巴金]《探索集‧再論說真話》:“造反派在批鬥會上揭發、編造我的罪行,無限上綱。我害怕極了。我起初還分辨幾句,後來一律默認。”

僧綱(僧纲),◆僧官名。○《西游記》第十一回:“[太宗]喜道:‘果然舉之不錯,誠為有德行有禪心的和尚。朕賜你左僧綱,右僧綱,天下大闡都僧綱之職。’”○《清史稿‧食貨志一》:“寺觀僧道,令僧綱、道紀按季冊報。”○《清會典‧禮部十一‧祠祭清吏司》“凡僧官道官皆註於籍”原注:“直省僧官,府曰僧綱,州曰僧正。”

三綱五倫,◆同“三綱五常”。○明周朝俊《红梅记·探姻》:“一夫一婦,三綱五倫。那有個千金閨秀,肯去做抱衾人。”○清谭嗣同《仁学》三十:“夫彼君主猶是耳目手足,非有兩頭四目,而智力出於人人也,亦果何所恃以虐四萬萬之衆哉?則賴乎早有三綱五倫字樣,能制人之身者,兼能制人之心。”■参见“三綱”、“五倫”。

三綱五常(三纲五常),◆泛指我國封建社會所提倡的主要道德規範。○《論語‧為政》“[周]因於[夏]禮”[何晏]集解引[漢][馬融]曰:“所因謂三綱五常也。”○[明][朱有燉]《香囊怨》第四摺:“你每這院裏人,只知道迎新送舊,留人接客,是你每衣飯,那三綱五常的大道理,如何得知?”[梁斌]《播火記》三八:“三綱五常是維繫社會的傳統觀念;仁、義、禮、智、信是人生哲學的根本。”參見“三綱”、“五常”。

三綱(三纲),◆1.我國封建社會中謂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妻綱,合稱三綱。○[漢][班固]《白虎通‧三綱六紀》:“三綱者,何謂也?君臣、父子、夫婦也。”○《禮記‧樂記》“然後聖人作,為父子君臣,以為紀綱”[唐][孔穎達]疏:“《禮緯‧含文嘉》云:三綱謂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妻綱。”○[唐][韓愈]《與孟尚書書》:“[楊][墨]交亂,而聖賢之道不明,則三綱淪而九法斁,禮樂崩而夷狄橫,幾何其不為禽獸也!”[宋][文天祥]《正氣歌》:“三綱實繫命,道義為之根。”◆2.佛寺有上座、維那、典座,皆為主要職務,稱三綱。○[唐][李白]《崇明寺佛頂尊勝陀羅尼幢頌序》:“三綱等皆論窮彌天,惠湛清月。”○[王琦]注引《翻譯名義》:“寺立三綱:上座、維那、典座也。”

人綱(人纲),◆即人倫綱紀,為人處世的道德准則。○[漢][揚雄]《解嘲》:“客嘲[揚子]曰:‘吾聞上世之士,人綱人紀。不生則已,生必上尊人君,下榮父母。’”[三國][魏][曹植]《離友》詩之一:“王旅旋兮背故鄉,彼君子兮篤人綱。”○[晉][葛洪]《抱樸子‧弭訟》:“人綱始於夫婦,判合擬乎二儀。”

權綱(权纲),◆朝政大權。○[宋][吳曾]《能改齋漫錄‧沿襲》:“實以[惠帝]闇弱,必不能自攬權綱。”○[元][揭傒斯]《奉送全平章赴任江西》詩:“權綱兼將相,標格近神僊。”

秦綱(秦纲),◆指僕隸。○[宋][胡繼宗]《書言故事‧妓女》:“僕曰‘秦綱’,[晉侯]迎夫人[嬴氏]以歸,[秦伯]送衛於[晉]三千人,實紀綱之僕。”

錢綱(钱纲),◆輸送錢幣的綱運。○[宋][司馬光]《涑水記聞》卷十六:“三班使臣[王永年]者,宗室之婿。自南方罷官,押錢綱數千緡詣京師。”

乾綱(干纲),◆1.天的綱維,天道。○《晉書‧華譚傳》:“聖人之臨天下也。祖乾綱以流化,順谷風以興仁。”◆2.朝綱;君權。○[晉][范寧]《<春秋穀梁傳>序》:“昔[周]道衰陵,乾綱絕紐。”○《明史‧王用汲傳》:“夫威福者,陛下所當自出;乾綱者,陛下所當獨攬。”○[清][龔自珍]《明良論四》:“夫乾綱貴裁斷,不貴端拱無為,亦論之似者也。”◆3.夫綱,夫權。○[清][蒲松齡]《聊齋志异‧馬介甫》:“兄勿餒。乾綱之振,在此一舉。”○《兒女英雄傳》第三十回:“他那意思想着要把乾綱振起來。”

起綱(起纲),◆謂起運成批按字號編組的貨物。一組稱一綱。○《文獻通考‧國用三》:“轉般之法,東南六路斛斗,自[江][浙]起綱至於[淮甸]以及[真]、[揚]、[楚]、[泗],為倉七,以聚蓄軍儲。”

目綱(目纲),◆上下眼皮的兩邊。○《醫宗金鑒‧刺灸心法要訣‧周身名位骨度》:“目綱。”注:“目綱者,即上、下目胞之兩瞼邊……司目之開闔也。”

民綱(民纲),◆民眾處世的准繩。○[宋][余靖]《從政大箴‧清箴》:“政為民綱,清本士節。”

馬綱(马纲),◆指成批的馬編綱運輸,[宋]代或把馬百匹編為一[綱]。○[宋][王應麟]《玉海‧兵制十四‧馬政下》:“兵侍[王之奇]言[蜀]馬綱煩費,請于[成都]、[興元]、[襄陽]各置司牧營,詔宣撫使相度。”○[宋][王應麟]《玉海‧兵制十四‧馬政下》:“馬必四尺二寸以上,每百匹為一綱。”○《宋史‧職官志七》:“歲發馬綱應副屯駐軍及三衙之用。”

論綱(论纲),◆論述的總綱。○[梁啟超]《樂利主義泰斗邊沁之學說‧邊沁之政法論》:“其立法論綱之緒言曰:‘選舉之權利,不可不公諸眾人。’”

靈綱(灵纲),◆猶王綱。朝廷的綱紀法度。○[晉][孫綽]《贈謝安》詩:“緬哉冥古,邈矣上皇,夷明太素,結紐靈綱。”◆补义条目■指法术的精要。○唐吴筠《神仙可学论》:“若乃諷太帝之金書,研洞真之玉章。集帝一于絳宫,列三光于紫房。噏二曜之華景,登七元之靈綱。道備功全,則不必琅玕大還而高舉矣。”

連綱(连纲),◆1.用以串聯物體的繩子。○[漢][司馬相如]《長門賦》:“張羅綺之幔帷兮,垂楚組之連綱。”◆2.連綿不絕。○[明][陳子龍]《皇帝東郊賦》:“戈矛連綱,櫛比茸髳。”◆3.亦作“連網”。舊時成批運輸貨物的組織曰綱,其運輸船隻或隊伍連綿不斷,稱之“連綱”。○[宋][蔡絛]《鐵圍山叢談》卷六:“[崇寧]中[淮水]暴漲,而[汴口]檣舟不能進。一日昧爽,小龍者出連綱之舟尾。”○[元][顧瑛]《金粟冢中秋日燕集》詩:“東南貢米粟,連網起歌謳。”○[元][袁桷]《送趙君佐茶使》詩:“連綱貢餘知幾春,排檣接纜來[儀真]。”

客綱客紀(客纲客纪),◆出門人應遵守的規矩。○《初刻拍案驚奇》卷一:“愚意如此說一遍,說得[文若虛]與[張大]跌足道:‘果然是客綱客紀,句句有理。’”

舉綱持領(举纲持领),◆提起網的總繩,網眼就都張開了;提起皮衣領子一抖,衣上的毛就都順了。比喻辦事要抓關鍵部分。○[漢][王充]《論衡‧程材》:“舉綱持領,事無不定。”亦省作“舉綱”。○《北史‧源懷傳》:“[懷]性寬簡,不好煩碎,恒語人曰:‘為政貴當舉綱,何必須太子細也。’”參見“提綱挈領”。

舉綱(举纲),◆見“舉綱持領”。

九綱(九纲),◆指九州。○《南齊書‧陳顯達傳》:“神武橫於七伐,雄略震於九綱。”參見“九州”。

教學大綱(教学大纲),◆根據教學計劃制定的某一門課程教學內容的文件。包括此課程的教學目的、任務、知識範圍、教學時數的分配等。

紀綱院(纪纲院),◆指錄事參軍。○[宋][胡繼宗]《書言故事‧幕職》:“郡督郵、紀綱院、糾司、糾職,今皆錄事參軍。”

紀綱僕(纪纲仆),◆僕人。○[宋][邵伯溫]《聞見前錄》卷十三:“[器之]色不動,留客飯,談笑自若,對客取筆書數紙,徐呼其紀綱之僕。”○[明][馮夢龍]《智囊補‧明智‧嚴辛》:“有[嚴辛]者,[嚴氏]紀綱僕也。”

紀綱地(纪纲地),◆伸張法紀之地。多特指諫官職務。○《新唐書‧盧景亮傳》:“[憲宗]時,以直諫知名者,又有[王源中]……[源中]上言:‘臺憲者,紀綱地,府縣責成之所。’”[宋][葉適]《故樞密參政汪公墓志銘》:“上患之,擇耆艾質厚不與[趙][張]同好惡者居紀綱地,共持國論。”

紀綱(纪纲),◆1.網罟的綱繩。引申為綱領。○《呂氏春秋‧用民》:“用民有紀有綱,壹引其紀,萬目皆起,壹引其綱,萬目皆張。為民紀綱者何也?”[唐][劉知幾]《史通‧載言》:“夫方述一事,得其紀綱,而隔以大篇,分其次序,遂令披閱之者有所懵然。”◆2.法度。○《書‧五子之歌》:“惟彼[陶唐],有此冀方。今失厥道,亂其紀綱,乃底滅亡。”○[漢][崔瑗]《座右銘》:“世譽不足慕,唯仁為紀綱。”○[唐][韓愈]《雜說》之二:“善計天下者,不視天下之安危,察其紀綱之理亂而已矣。”○[清][昭槤]《嘯亭雜錄‧軍機御史》:“有闌入者,即時糾劾,然後人不敢私謁,紀綱始嚴肅焉。”○《“一二一”慘案與紀綱》:“政府要保持紀綱,必得先明白是誰在破壞紀綱。”◆3.起紀綱作用之人物。○《荀子‧堯問》:“其知至明,循道正行,足以為紀綱。”○[宋][司馬光]《言張田第二狀》:“臣竊以吏者,民之紀綱。”○[宋][陳亮]《酌古論‧李愬》:“夫將者,三軍之紀綱也。”◆4.指州郡掾屬。○[晉][干寶]《搜神記》卷四:“時有一物,大如水牛,灰色,卑腳……郡紀綱上祠,請殺之。”◆5.特指州郡錄事參軍。○[唐][劉長卿]《題元錄事開元所居》詩:“幽居蘿薜情,高臥紀綱行。”○[唐][喻鳧]《送越州高錄事》詩:“官曹權紀綱,行李半舟航。”◆6.治理;管理。○《國語‧晉語四》:“此大夫[管仲]之所以紀綱[齊國],裨輔先君而成霸者也。”○《漢書‧武帝紀》:“二千石官長紀綱人倫,將何以佐朕燭幽隱,勸元元,厲蒸庶,崇鄉黨之訓哉?”[唐][韓愈]《送水陸運使韓侍御歸所治序》:“侍御[韓君],前領三縣,紀綱二州,奏課常為天下第一。”◆7.統領僕隸之人。後泛指僕人。○《左傳‧僖公二十四年》:“[秦伯]送衛於[晉]三千人,實紀綱之僕。”○[杜預]注:“諸門戶僕隸之事,皆[秦]卒共之,為之紀綱。”○《舊五代史‧唐書‧李存孝傳》:“[梁祖]與[揆]牙兵三千為紀綱。”○[清][蒲松齡]《聊齋志异‧長清僧》:“又年餘,夫人遣紀綱至,多所餽遺。”◆8.謀略。○[元][楊暹]《西游記》第五本第十七齣:“胸襟兒紀綱,扶持得帝王。”○[元][尚仲賢]《單鞭奪槊》第一摺:“俺這裏雖然是有紀綱,知興敗,那裏討[尉遲]這般樣一個身材。”○[元][尚仲賢]《三奪槊》第一摺:“若不是[唐]元帥少年有紀綱,義伏了[徐茂公],禮設了[褚遂良],智降了[蘇定方]。”

皇綱(皇纲),◆1.謂三皇五帝的綱紀。○《文選‧班固<答賓戲>》:“廓帝紘,恢皇綱。”○[呂向]注:“言開大五帝三皇之綱紀也。”○《後漢書‧崔駰傳》:“古者陰陽始分,天地初制,皇綱云緒,帝紀乃設。”◆2.朝廷的綱紀。○[晉][陸機]《答賈長淵》詩:“在[漢]之季,皇綱幅裂。”○[唐][杜甫]《北征》詩:“胡命其能久?皇綱未宜絕。”○[清][孔尚任]《桃花扇‧拜壇》:“皇綱不振,大宇中傾。”

花石綱(花石纲),◆[北宋][崇寧]四年(1105年),[蔡京]引[朱勉]主持[蘇杭]應奉局,凡民間一石一木可以博得[徽宗]歡心的,即直入其家,破墻拆屋,劫往[東京](今[河南][開封])。當時運送花石的船隊,不斷往來於[淮][汴]之間,號“花石綱”。綱,謂成幫結隊地輸運貨物。事見[宋][趙彥衛]《雲麓漫鈔》卷七、[宋][張淏]《雲谷雜記‧壽山艮岳》、《宋史‧佞幸傳‧朱勉》。○《水滸傳》第十二回:“[道君]因蓋[萬歲山],差一般十個制使,去[太湖]邊搬運花石綱赴京交納。”○[明][何景明]《元明宮行》詩:“[南海]猶催花石綱,[西山]又起金銀寺。”○[清][張篤慶]《明季詠史》:“山川絕少金銀氣,誅歛何殊花石綱。”

花綱(花纲),◆即花石綱。○[宋][莊季裕]《雞肋編》卷中:“[金]人南牧,上皇遜位,虜將及都城,乃與[蔡攸]一二近侍微服,乘花綱小舟東下,人皆莫知。”○[宋][龔明之]《中吳紀聞‧朱氏盛衰》:“其子[勉],因賂中貴人,以花石得幸,時時進奉不絕,謂之花綱。”參見“花石綱”。

鴻綱(鸿纲),◆大綱;主體。○[清][章學誠]《文史通義‧申鄭》:“夫[鄭氏]所振在鴻綱,而末學吹求則在小節。”

行綱,◆押送官府物资的军吏。○《太平广记》卷二六三引唐张鷟《朝野佥载·李宏》:“每高鞍壯馬,巡坊歷店,嚇庸調租船綱典,動盈數百貫,彊貸商人巨萬,竟無一還。商旅驚波,行綱側膽。”○《旧唐书·韩滉传》:“滉既掌司計,清勤檢轄,不容姦妄,下吏及四方行綱過犯者,必痛繩之。”

漢綱(汉纲),◆[漢]代的綱紀。○[宋][梅堯臣]《吊李膺祠》詩:“痛[漢]綱之穨圮兮,又何毀乎賢哲?”

國綱(国纲),◆國家的綱紀。○《晉書‧庾冰傳》:“然後覽其大當,以總國綱。躬儉節用,[堯][舜]豈遠!”

官綱(官纲),◆舊時官府成批運輸貨物的組織。○《續資治通鑒‧宋太宗太平興國二年》:“[靈州][通遠軍]界諸蕃族剽略官綱,詔知[靈州][通遠軍]使[董遵誨]討之。”

共同綱領(共同纲领),◆1.政黨、集團之間,在一定時期內,為統一行動,經過協商而制定的共同遵守的奮鬥目標和方針政策。它是這些政黨或集團統一行動的政治基礎。◆2.特指《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這個綱領是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於1949年9月通過的。它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制定以前的建國綱領,起了臨時憲法的作用。

綱運(纲运),◆1.成批運送大宗貨物。每批以若干車或船為一組,分若干組,一組稱一綱,謂之“綱運”。其法始於[唐][劉晏]。○[北宋]、[元]代運鹽也用綱運。○[宋][葉適]《上光宗皇帝札子》:“御前之軍,屯駐四處,鑄兵買馬,截撥綱運。”○《宋史‧徽宗紀四》:“辛酉,罷[蘇]、[杭州]造作局及御前綱運。”○《宋史‧食貨志上三》:“﹝[建炎]﹞二年,詔二[廣]、[湖南北]、[江]東[西]綱運輸送[江寧府]。”參閱《新唐書‧食貨志三》。2.借指運輸隊伍。○《元典章‧戶部七‧押運》:“[福建]等處運海外諸番進呈寶物諸色綱運,自有長押官將引庫官、庫子人等親行管押。”

綱銀法(纲银法),◆[明]代中葉在南方所施行的代役歲費徵收辦法。始於[正德]十五年(公元1520年),行於[福建]。其法為將全縣代役歲費,分為正、雜兩綱(部分),照丁四糧六比例分派銀兩,全部繳於官府。後為“一條鞭”法所代替。

綱要(纲要),◆大綱要領。○[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諸子》:“洽聞之士,宜撮綱要,覽華而食實,棄邪而採正。”○《隋書‧律曆志下》:“疏而不漏,綱要克舉。”○[唐][孫過庭]《書譜》:“嘗有好事,就吾求習,吾乃粗舉綱要,隨而受之,無不心悟手從,言忘意得。”○[清][侯方域]《太平仁義之效論》:“惟[光武]有人君之度,而躬親吏事,失其綱要。”◆补证条目■大纲要领。○《文汇报》2007.10.30:“广泛查阅和分析历史资料,一本《中国近代史纲要》几乎被翻烂了。”

綱鹽(纲盐),◆[明][清]采用綱法運銷食鹽時,商人按規定年額完稅運銷的食鹽。運銷綱鹽的商人稱綱商;行銷綱鹽之處稱綱岸、綱地。○《續資治通鑒‧宋孝宗乾道九年》:“詔:罷鈔法。諸州、軍綱鹽,並依舊分撥,官般官賣。”○[清][魏源]《聖武記》卷十四:“又有人焉,曰綱鹽曷變行票鹽乎?省改捆,省按費,省私耗,省守候,省加派,省緩納,曷為不行?”○《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四五回:“聞得[兩淮]鹽額有一千六百九萬多引,叫做‘綱鹽’。每引大約三百七十斤。”

綱憲(纲宪),◆法紀;法度。○《舊唐書‧王播傳》:“歲中,遷工部郎中,知臺雜,刺舉綱憲,為人所稱。”

綱維(纲维),◆1.總綱和四維。比喻法度。○[漢][司馬遷]《報任少卿書》:“不以此時引綱維、盡思慮。”○《北齊書‧循吏傳‧路去病》:“重以政亂時難,綱維不立,功臣內戚,請囑百端。”○《明史‧張永明傳》:“以整飭綱維為己任。”○[孫中山]《興中會宣言》:“蓋[中國]今日政治日非,綱維日壞,強鄰輕侮百姓。”◆2.維繫;護持。○《三國志‧魏志‧劉放傳》:“又深陳宜速召太尉[司馬宣王],以綱維皇室。”○《世說新語‧言語》“[陶公]疾篤,都無獻替之言,朝士以為恨”[劉孝標]注引《陶氏敘》:“[侃]少有遠概,綱維宇宙之志。”○《魏書‧彭城王勰傳》:“誠宜永兼將相,以綱維內外。”◆3.猶綱領。○[宋][朱熹]《<中庸>章句序》:“歷選前聖之書,所以提挈綱維,開示薀奧,未有若是之明且盡者也。”○[朱自清]《白采的詩》:“這樣才可絕斷眾流,獨立綱維,將主人公自己整個兒一絲不剩地捧給我們看。”◆4.寺廟中的司事僧。○[唐][段成式]《酉陽雜俎續集‧支植下》:“[衛公]言北都惟[童子寺]有竹一窠,纔長數尺,相傳其寺綱維每日報竹平安。”

綱條(纲条),◆《書‧盤庚上》:“若網在綱,有條而不紊。”後以“綱條”指法紀。○[唐][柳宗元]《祭李中丞文》:“振其綱條,端我甸服,黠吏屏氣,貪官窒慾。”○《舊唐書‧王翃傳》:“居憲司,雖不能舉振綱條,然以謹重知名。”○[宋][蘇舜欽]《投匭疏》:“臣敢謂陛下之詔,體則正矣,而綱條未至。”

綱首(纲首),◆負責綱運之商人首腦。○[宋]朱彧《萍州可談》卷二:“甲令:海舶大者數百人,小者百餘人,以巨商為綱首、副綱首、雜事。”○[金][元好問]《續夷堅志‧張童入冥》:“寺有一僧[呂]姓者,年未四十,儀表殊偉,曾上州作綱首。”○《元典章‧戶部八‧市舶》:“於上先行開寫販去物貨,各各名件觔重若干,仰綱首某人親行填寫。”


綱商(纲商),◆1.成批運銷大量貨物的商人。○《舊五代史‧梁書‧趙犨傳》:“僦斂綱商,其徒如市。”○《資治通鑒‧後周太祖廣順二年》:“[野雞]族多羊馬,[彥欽]故擾之以求賂,[野雞]族遂反,剽掠綱商。”◆2.特指運銷綱鹽的商人。○[清][魏源]《籌鹺篇》:“夫以十餘疲乏之綱商,勉支全局,何如合十數省散商之才力,眾擎易舉?”[清][梅曾亮]《黃個園傳》:“又七年,為[道光]三十年。而[淮]南之票鹽興,綱商廢。”

綱目體(纲目体),◆[中國]編年體史書體裁的一種。其體例為以大字提要稱綱,小字敘事稱目。每一歷史事實綱目清楚,頗便查檢、閱讀。該體裁始於[宋][朱熹]的《通鑒綱目》,後[明][陳桱]《通鑒續編》等亦相沿用。

綱目(纲目),◆1.大綱和細目。○[漢]徐幹《中論‧民數》:“是以先王制六鄉六遂之法,所以維持其民而為之綱目也。”○《南史‧文學傳‧鍾嶸》:“時[齊明帝]躬親細務,綱目亦密。”○[宋][司馬光]《乞令校定<資治通鑒>所寫稽古錄札子》:“顧以年祀悠遠,載籍浩博,非一日二日所能遍閱而周知:所宜提其綱目,撮其精英,然後可以見治亂存亡之大略也。”○[明][汪道昆]《洛水悲》:“部中更有一段新詞,名《洛神記》,小子略陳綱目,大家齊按宮商。”◆2.用作著作的名稱。如:[宋][朱熹]《資治通鑒綱目》;[明][李時珍]《本草綱目》。◆3.猶法網;法度。○[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言語》:“[劉公幹]以失敬罹罪,[文帝]問曰:‘卿何以不謹於文憲?’[楨]答曰:‘臣誠庸短,亦由陛下綱目不疏。’”[唐][張九齡]《貶韓朝宗洪州刺史制》:“賞罰不正,枉直失措,陷於比周,隳我綱目。”

綱領(纲领),◆1.網綱裘領。○[晉][葛洪]《抱樸子‧君道》:“操綱領以整毛目,握道數以御眾才。”○《南齊書‧高逸傳‧顧歡》:“臣聞舉網提綱,振裘持領,綱領既理,毛目自張。”◆2.總綱要領。○《三國志‧魏志‧陳矯傳》:“子[本]嗣,歷位郡守、九卿。所在操綱領,舉大體,能使群下自盡。”○[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明詩》:“撮舉同異,而綱領之要可明矣。”○《晉書‧應詹傳》:“頃大事之後,遐邇皆想宏略,而寂然未副,宜早振綱領,肅起群望。”○[清][錢謙益]《河南按察司按察使盧維屏授通議大夫制》:“國家設按察之官,謂之外臺,所以廉察所部而提振綱領也。”◆3.政黨、政府等根據自己在一定時期內的任務而規定的奮鬥目標和行動步驟。○[周恩來]《關於黨的“六大”的研究》:“詳細的黨綱應該有兩部分,最高綱領和最低綱領。”

綱理(纲理),◆1.綱紀,法度。○[宋][曾鞏]《義倉策》:“[高宗]又開雜用之禁,[神龍]之後,綱理疏闊,而義倉遂廢殆盡。”◆2.統治。○[宋][曾鞏]《太祖皇帝總序》:“維[太祖]創始傳後,比跡[堯][舜],綱理天下,軼於[漢祖]。”○[宋][俞文豹]《吹劍四錄》:“蓋自開闢至今,扶持人極,綱理世故,悉推斯文,其可慢乎!”

綱舉目張(纲举目张),◆謂撒網時,舉起網上的大繩,所有網眼都張開。比喻抓住主要環節,以帶動其餘;或抓住要領,條理分明。○《呂氏春秋‧用民》:“壹引其綱,萬目皆張。”○[漢][鄭玄]《<詩譜>序》:“舉一綱而萬目張,解一卷而眾篇明,于力則鮮,于思則寡。”○《書‧盤庚上》“若網在綱,有條而不紊”[宋][蔡沈]集傳:“綱舉則目張,喻下從上,小從大。”○[清][顧炎武]《日知錄‧里甲》:“《周禮》五家為比,比有長……五州為鄉,鄉有大夫。其間大小相維,輕重相制,綱舉目張,周詳細密,無以加矣。”○[秦牧]《藝海拾貝‧文學藝術與自然科學》:“這類知識浩如煙海,但只要‘提綱挈領’,抓住了那個綱,就可以‘綱舉目張’,讓我們理解它的梗概。”亦作“綱挈目張”。○[清][魏源]《道光丙戌海運記》:“于是南北並舉,綱挈目張。”

綱紀僕(纲纪仆),◆見“綱紀”。

綱紀(纲纪),◆1.大綱要領。○《荀子‧勸學》:“禮者,法之大分、類之綱紀也。”○[明][何景明]《贈向先生序》:“君子之治也,設其綱紀,而有其目,與民守之。”◆2.法度;綱常。○《韓詩外傳》卷四:“說皆不足合大道,美風俗,治綱紀。”○《漢書‧禮樂志》:“夫立君臣,等上下,使綱紀有序,六親和睦,此非天之所為,人之所設也。”○[唐][玄奘]《大唐西域記‧阿耆尼國》:“勇而寡略,好自稱伐,國無綱紀,法不整肅。”○[梁啟超]《論中國之將強》:“西人之將滅人國也,則必上之於議院,下之於報章,日日言其國政之敗壞,綱紀之紊亂。”◆3.治理;管理。○《詩‧大雅‧棫樸》:“勉勉我王,綱紀四方。”○《漢書‧律曆志上》:“[漢]興,方綱紀大基,庶事草創,襲[秦]正朔。”○[宋][司馬光]《虞部郎中李君墓志銘》:“夫人嫠居二十餘年,撫育諸孤,綱紀家事,大小曲盡其宜。”○《鏡花緣》第五二回:“故[舜]命[伯夷]典三禮,所以彌綸天地,經緯陰陽,綱紀萬物,雕琢六情,莫不以此節之。”◆4.古代公府及州郡主簿。○《後漢書‧文苑傳下‧張升》:“仕郡為綱紀,以能出守[外黃]令。”○《文選‧傅亮<為宋公修張良廟教>》:“綱紀:夫盛德不泯,義存祀典;微[管]之歎,撫事彌深。”○[李善]注:“綱紀,謂主簿也。教,主簿宣之,故曰綱紀,猶今詔書稱門下也。”○《資治通鑒‧晉明帝太寧二年》:“有詔:‘[王敦]綱紀除名,參佐禁錮。’”[胡三省]注:“綱紀,綜理府事者也。”◆5.稱管理一家事務的僕人為“綱紀”。亦稱“綱紀僕”。○[宋][趙與時]《賓退錄》卷六:“﹝[智士]﹞心鬱然不樂,召綱紀僕讓之曰:‘此第高廣而圊不稱。’”[蘇曼殊]《絳紗記》:“爾日有綱紀自酒肆來,帶[英]人及巡捕入屋,將傢具細軟一一記以數號,又一一註於簿籍。”

綱貫(纲贯),◆條理。○《魏書‧元澄傳》:“又奏墾田授受之制八條,甚有綱貫,大便於時。”

綱法(纲法),◆[明][萬曆]以後所實行的商人壟斷食鹽運銷制。○[明神宗]時,因官收場鹽不夠,商人久候領不到鹽,以致積引甚多。為疏銷積引,[萬曆]四十五年(1617年)實行綱法。將商人所領鹽引編成綱冊,分為十綱,每年以一綱行積引,九綱行新引。綱冊許各商永遠據為“窩本”,每年按照冊上舊數派行新引,無名的不得加入。自此以後,食鹽收買運銷之權均歸商人,並得世襲。○[清][道光]十一年(公元1831年)後一度為票法所取代,但不久又變相恢復。

綱船(纲船),◆舊時成批載運貨物之船隊。○[宋][洪邁]《夷堅甲志‧楊靖償冤》:“有綱船挽卒醉相毆,破鼻出血。”○[金][元好問]《陳德元竹石》詩之二:“萬石綱船出[太湖],九州膏血一時枯。”○[明][陶宗儀]《輟耕錄‧紀隆平》:“[士誠]與其弟[士義]、[士德]、[士信]並駕運鹽綱船,兼業私販。”

綱常(纲常),◆“三綱五常”的簡稱。封建時代以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妻綱為三綱,仁、義、禮、智、信為五常。○[宋][周密]《齊東野語‧巴陵本末》:“古今有不可亡之理。理者何?綱常是也。”○《宋史‧儒林傳八‧葉味道》:“正綱常以勵所學,用忠言以充所學。”○《醒世恒言‧李玉英獄中訟冤》:“是皆畢命於綱常,流芳於後世也。”○《紅樓夢》第一○二回:“[探春]倒將綱常大體的話說的[寶玉]始而低頭不語,後來轉悲作喜,似有醒悟之意。”○[葉聖陶]《倪煥之》二十:“被重新估定而貶損了價值的,要算往常號稱‘國粹’的綱常禮教了。”

綱曹(纲曹),◆刑部屬官之稱。○[唐][崔嘏]《授李渾比部員外郎制》:“綱曹妙選,粉帳華資。”

法綱(法纲),◆佛教語。指戒律。○《世說新語‧德行》“[桓常侍]聞人道[深公]者”[劉孝標]注引《桓彝別傳》曰:“﹝[法深]﹞內持法綱,外允具瞻。”

多足綱(多足纲),◆節肢動物門的一綱,身體長形,由許多環節組成,每個環節一對或兩對足,頭部有一對觸角。多卵生,雌雄異體。如蚰蜒、蜈蚣、馬陸等。

頓綱振紀(顿纲振纪),◆整頓朝綱,重振法紀。○《資治通鑒‧周顯王四十八年》:“夫賢者,其德足以敦化正俗,其才足以頓綱振紀。”○[胡三省]注“頓,謂整頓。”

斗綱(斗纲),◆亦作“斗剛”。◆即斗柄。○[漢][陳琳]《武軍賦》:“當天符之佐運,承斗剛而曜震。”○《後漢書‧律曆志下》:“昔者聖人之作曆也,觀璇璣之運……斗綱所建,青龍所躔,參伍以變,錯綜其數,而制術焉。”○《漢書‧律曆志》“玉衡杓建,天之綱也;日月初躔,星之紀也”[顏師古]注引[晉][晉灼]曰:“下言斗綱之端連貫營室,織女之紀指牽牛之初,以紀日月,故曰星紀。”○[宋][沈括]《夢溪筆談‧象數一》:“天罡者,斗剛之所建也。”原注:“斗杓謂之剛。”

都綱(都纲),◆[西藏]喇嘛的誦經室。○[清][魏源]《聖武記》卷五:“其大剌麻坐床者四人,曰西勒圖,其誦經室曰都綱。”

帝綱(帝纲),◆帝王治國的綱紀。○《晉書‧樂志下》:“繼[大舜],佐[陶唐];讚[武][文],建帝綱。”

道綱(道纲),◆1.道德之綱要。○《漢書‧敘傳下》:“凡《漢書》,敘帝皇,列官司,建侯王。準天地,統陰陽,闡元極,步三光。分州域,物土疆,窮人理,該萬方。緯‘六經’,綴道綱,總百氏,贊篇章。”◆2.佛教語。修“八正道”的綱要。○[晉][支遁]《五月長齋詩》:“略略微容簡,八言振道綱。”

黨綱(党纲),◆黨的總綱,是一個政黨的最基本的政治綱領和組織綱領。

大綱(大纲),◆1.網的總繩。○[三國][魏][曹植]《白鶴賦》:“冀大綱之解結,得奮翅而遠遊。”◆2.總綱;要點。○《漢書‧敘傳下》:“略存大綱,以統舊文。”○[宋][蘇洵]《上韓樞密書》:“太尉取其大綱而無責其纖悉。”○[清][李漁]《閑情偶寄‧詞曲‧詞采》:“文章頭緒之最繁者,莫填詞若矣。予請總其大綱,則不出情景二字。”◆3.特指著作、講稿、計劃等經系統排列的內容要點。○[郭沫若]《洪波曲》第七章一:“決定工作方針,頒發每周宣傳大綱,而一切工作大抵是由三廳總其成。”◆4.主要的法紀。○[三國][魏][曹植]《節游賦》:“愈志蕩以淫遊,非經國之大綱。”○[元][劉壎]《隱居通議‧經史二》:“看來[武侯]相業,大綱常嚴,蓋其學出於[申][韓],故其政刻深。”◆5.猶大概。○《二程語錄》卷十一:“又問:‘或言人如壽得一百二十數,是否?’曰:‘固是,此亦是大綱數,不必如此。’”亦作“大剛”。○[元][關漢卿]《裴度還帶》第二摺:“大剛來則是我時兮命矣。”◆6.亦作“大剛”。猶言總之。○[元][張鳴善]《水仙子‧譏時》曲:“鋪眉苫眼早三公,裸袖揎拳享萬鍾,胡言亂語成時用,大綱來都是烘。”○[元][湯式]《一枝花‧檜軒為越中沙子正賦》曲:“能借取四時春造化,似生成一片翠屏帷,大剛是即景成規。”◆7.猶言特意,硬要。○[元][無名氏]《翫江亭》第四摺:“這廝便指望,大綱要成雙,百般的不肯將咱放。”

持綱(持纲),◆抓住綱領;執持政綱。○[漢][黃香]《九宮賦》:“握璇璣而布政,總四七而持綱。”○[唐][溫庭筠]《感舊陳情獻李僕射》詩:“視草絲綸出,持綱雨露懸。”○[明][陳子龍]《直言禍亂之源疏》:“夫王者之道,執簡而御繁,持綱而舉目,任人而已。”

朝綱(朝纲),◆1.朝廷的綱紀。○《後漢書‧儒林傳論》:“自[桓][靈]之閒,君道秕僻,朝綱日陵,國隙屢啟。”○《南史‧宋紀上‧武帝》:“自[晉]中興以來,朝綱弛紊,權門兼并,百姓流離,不得保其產業。”○[宋][張綱]《次韻周伯見贈用前韻》:“恢復幸有[皋][夔]在,坐看朝綱萬目張。”○[蔡東藩][許廑父]《民國通俗演義》第五五回:“向使沖人嗣統之初,不為讒言所入,舉國政朝綱之大,一委元老之經營,將見綱舉目張,百廢俱舉,治平有象,亂萌不生,又何至有辛亥之事哉?”◆2.指朝廷。○[宋][陸游]《謝臺諫啟》:“此蓋伏遇某官望重朝綱,學通國體。”○《清平山堂話本‧張子房慕道記》:“[高祖]曰:‘卿意要去修行,久後寡人有難,要卿扶助朝綱,協立社稷。’”[清][洪昇]《長生殿‧疑讖》:“正值[楊國忠]竊弄威權,[安祿山]濫膺寵眷,把一箇朝綱,看看弄得不成模樣了。”參見“朝廷”。

步綱(步纲),◆同“步罡”。◆《雲笈七籤》卷六一:“諸步綱起於三步九跡,是謂[禹]步,其來甚遠,而[夏禹]得之,因而傳世……其法先舉左,一跬一步,一前一後,一陰一陽,初與終同步,置腳橫直互相承如丁字形,亦象陰陽之會也。”○[唐][李白]《至陵陽山登天柱石》詩:“步綱繞碧落,倚樹招青童。”○[宋][林逋]《寄玉梁施道士》詩:“氳氳顥氣朝胎息,熠熠辰輝夜步綱。”

不綱(不纲),◆《論語‧述而》:“子釣而不綱。”綱是網上端總繩,引申指大網。謂[孔子]不用大網橫斷流水以取魚。後以“不綱”謂朝廷失去綱紀,政治混亂。○《漢書‧敘傳下》:“[秦]人不綱,罔漏於[楚]。”○《新唐書‧溫大雅傳》:“﹝[大雅]﹞入[隋]為[泗州]司馬,見朝政不綱,謝病歸。”○《明史‧太祖紀一》:“當是時,[元]政不綱,盜賊四起。”○[嚴復]《原強》:“[魏]、[晉]不綱,有五胡之亂華,[大河]以北淪於旃裘膻酪者蓋數百年。”

八綱(八纲),◆猶八維。○《雲笈七籤》卷九八:“步空觀九維,八綱皆已遊。”

綱網(纲网),◆綱維;法度。○《後漢書‧蔡邕傳》:“或有抱罪懷瑕,與下同疾,綱網弛縱,莫相舉察,公府臺閣亦復默然。”○[南朝][梁][任昉]《桓宣城碑》:“將登槐棘,宏振綱網。”

随便看看
本类推荐
本类排行
热门标签

劳动者 交通事故 用人单位 劳动合同 债务人 协议 自诉 房屋 土地 补偿费 案件 债务 离婚协议书 公司 债权人 合同 甲方 最低工资标准 交通 车祸 债权 伤残 条件 鉴定 工资 程序 补助费 拆迁人 刑事案件 兵法 期限 标准 交通肇事 解除劳动合同 财产 补偿金 客户 当事人 企业 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