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4-26 12:52:38来源:法律常识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北京8月23日电(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韩飏)为体验“候鸟式”养老服务项目,北京多名老人在诈骗团伙的诱骗下,将名下房屋进行抵押借款,投入虚假养老服务项目,造成970余万元的财产损失。今天,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以下简称“北京二中院”)召开涉养老诈骗案件审理情况新闻发布会,通报了近期审理的一批养老诈骗案件。
北京二中院党组成员、副院长董建中介绍,2019年至今,二中院共审理涉养老诈骗案件21件,涉及被害人人数众多,罪名集中在诈骗罪和集资诈骗罪,主要有五种诈骗类型,需格外谨慎。
董建中指出,在“养老服务”诈骗中,犯罪分子多以投资养老基地、认筹养老服务、购买养生套餐等为名,诱骗老年人投资“养老项目”,部分案件中犯罪分子虚构“以房养老”项目,诱骗老年人办理房屋抵押,致很多老年人最终面临身负巨债、无家可归的境遇。
在“保健产品”诈骗中,犯罪分子抓住老年人关注身体健康的养老需求,通过开办养生讲座、举办免费体检、赠送礼物拉拢、承诺返费或报销等方式骗取老年人信任,以“特效药”“专供药”为噱头,诱导老年人花高价购买与其宣传不符的“保健产品”,给老年人造成经济损失,甚至人身损害。
在法院审理的一起“收藏品”诈骗案中,被告人艾某招募多人冒充收藏公司等工作人员,谎称可以高价回收收藏品,在获取部分老年人信任后,陆续以需要交费办理回收证明、非物质文化遗产证明等为由,骗取多名老年人700余万元。董建中称,此类诈骗手段专门针对老年人设计营销话术,形成连环套路,部分老年人甚至被连续、多次诈骗。
在“投资理财”诈骗中,犯罪分子则利用老年人投资理财的需求,虚构“国家扶持”“政策补贴”等名义骗取老年人信任,以高额回报为幌子、以虚假项目为包装,通过广告宣传、免费活动、情感关怀等营销手段诱导老年人投资理财项目,诈骗老年人的养老钱。
在北京二中院审理的一起集资诈骗案件中,犯罪分子通过发传单、打电话等途径向社会公开宣传投资项目,承诺高额回报,共吸收200余人2700余万元资金,其中多名投资人为老年人。
董建中提示,近年来,电信诈骗案件持续高发,犯罪分子分饰上下游不同角色,形成固定的诈骗话术和诈骗剧本,利用国家机关的公信力,假借国家工作人员查办案件等名义对老年人实施诈骗的行为应高度警惕。
北京二中院刑事审判二庭法官常燕说,“犯罪分子精确瞄准老年人关注养老、寻求社会认同、提升生活质量、希望财富增值等实际需要,虚构各种事实骗取老年被害人的钱款,花样多,手段新,识别难度大。”
法官提示,老年人在对一些信息的真伪存疑时,应及时寻求亲友、社区工作者、公安机关的帮助。尤其是对于“以房养老”项目,要认真核实对方资质,通过权威途径确认是否是国家允许从事“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业务”的机构。
“子女不仅要履行物质上对老年人的赡养义务,还应当更多关注老年人的精神世界,通过沟通交流及时了解老年人的消费情况、生活动态,满足老人的情感需求。”董建中说。(北京二中院供图)
责任编辑:崔丽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