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未了」鹿剑林:步履情深

时间:2022-11-12 17:17:52来源:法律常识

光阴荏苒,步履匆匆,转眼间,我在济宁这座城市工作生活已经二十八年。这些年正赶上改革开放的好时代,和着时代前进的节拍,生活变得日益丰富多彩,与这方热土结下了不解之缘。回望四十年的足迹印痕,不禁心潮澎湃,思绪万千。

01

1978年,我开始上小学。身上的衣服是母亲家织的粗棉布裁剪的,脚上的鞋子也是母亲做的千层底。

除夕夜,穿上母亲做的新鞋,是一年中最幸福的时刻。

记忆中,母亲一年到头辛勤劳作,白天随生产队下地干活挣工分,晚上要纺纱织布,从来不知疲倦。临近腊月,母亲便不分昼夜为全家人赶做过年穿的新鞋,寒冷的冬夜北风呼啸,半夜醒来,母亲仍在煤油灯下纳着鞋底,寒气侵蚀着母亲的双手,那双手不仅结满老茧,还裂出许多大大小小的伤口,母亲总是忍着疼痛,一针一线密密麻麻地缝,煤油灯豆粒大的火苗在我童年的梦里温暖跳跃,心中憧憬着能早日穿上新鞋,与小伙伴们挨家挨户去谝一谝。

我家兄妹多,母亲做的鞋只能一人一棉一单两双,得爱惜着穿。下雨的时候,我常常把鞋子夹在腋下,光着脚上下学。若是赶上雪天,我们兄妹会抢着穿父亲编的草鞋,那草鞋鞋底是木制的,鞋帮用苇缨编织,里面垫上一层软软的麦秸,草鞋又笨又重,得趿拉着走,不多久鞋底会沾满积雪,真是举步艰难,一天下来,不仅脚踝酸痛,脚掌也会磨出水泡,本来就有冻疮的脚又痛又痒。第二天,再也没人愿意穿。

02

1985年的乡村处处洋溢着幸福与满足,土地包产到户已经六年,不仅彻底解决了温饱问题,家家开始有余粮有存款,我家还在村头盖起了五间大瓦房,购置了自行车、缝纫机、挂钟、收录机“三转一响”。那年秋季棉花丰收,我随父亲排队两天一夜,把三四千斤籽棉卖给棉厂,父亲沾着唾沫仔细数着满把的“大团结”,黝黑的脸庞堆满笑意。我趁机提出怀揣了很久的一个心愿――买一双回力牌球鞋,父亲爽快地答应,十四岁的我穿上了有生以来第一双球鞋。那一年,我到镇中学读初中,常常在篮球场上跳跃飞奔,个头就像夏天的高粱杆,一下子窜过一米七,脚板儿也迅速膨胀,心爱的回力鞋变得越来越挤脚。“穿小鞋”的感觉实在不好受。聪明的我用剪刀在鞋前头挖了两个洞,大拇趾便像雨后的知了猴钻出洞来,鞋子的空间舒缓了许多。

两年之后的春节,在河南南阳公路工程队干临时工的大哥回家过年,给家里人买了礼物,我收到的是一双白色塑料底黑布帮的高跟鞋。这是我第一次穿高跟鞋,每当我气宇昂轩地走进教室,总感觉第一排的女生盯着我看,十分惹眼。相比之下,母亲做的“千层底”显得笨拙而且土气,正值青春期的我再也不肯穿母亲做的鞋。

高中三年转眼即逝,高考之后的暑假,我到河南投奔大哥,利用假期在建桥工地打工。干了一个半月,扣除饭钱领到八十三元工资,我花二十七元买了一双皮鞋。暑假开学,我穿着这双皮鞋迈进了大学校门。那时候,学校门口总会有三两个修鞋摊,我让修鞋师傅给钉上铁掌,走起路来鞋底咔咔地响。有了这双皮鞋,我才鼓足勇气跟大二的学兄学姐学习交谊舞,自信地牵上了女同学的手。

03

九十年代初,在河南干了十几年临时工的大哥“下岗”失业。他不愿回老家种地,辗转来到山西阳泉,做起了贩卖旅游鞋的小本生意。阳泉是矿区,钱好挣一些,大哥算是赚了第一桶金。然后,来到山东济宁投奔已经参加工作的我,经营起地方名吃生意,算是有了一技之长,收入稳定,不久便在城市买了商品房。九十年代中期,三弟也来济宁开餐馆,生意做得比大哥的还要红火,不仅买了住房还购置了越野车、门面房。

世纪之交,父亲已经六十多岁。辛勤劳作了大半辈子,从土坷垃里淘金,省吃俭用供我们上学,为我们弟兄仨盖起三处院落。我们兄妹四个还算争气,两人大学毕业成为“公家人”,两人从事个体经营,先后成家立业生儿育女,在城市里站稳了脚跟,不仅衣食无忧,而且日子一年比一年好。那一年,我们终于说服父亲,割舍他倾注了二十年心血与汗水的责任田,撇下他千辛万苦建起的三处院落,搬进城市和我们一起生活。从此,父母扔掉了下地劳动的解放鞋、胶鞋,换上了舒适的休闲鞋、皮鞋,开始了不一样的城市生活。

04

1998年,我从单位分得一套九十多平米的福利房,专门在门后打了一个三层的鞋柜。没用两年,发现鞋柜打小了,只能存放应季的鞋子,换季的只好打包放进储藏室。

2015年,我又团购一套四室两厅的商品房。这次吸取教训,订做了一个两米多高的大鞋柜,容纳四五十双鞋子应该没问题。然而,搬新家才三年,鞋柜已经满满当当,不同季节、不同功能的鞋子每人不止三四双。尤其是女儿,自从学会网上淘宝,好像衣服鞋子不花钱似的,隔三岔五会有“快递哥”来敲门。我实在看不惯,责问女儿“你到底有多少双鞋?”她竟然轻描淡写地说:“我也不知道。”

05

今年春节前,我问父母想要什么,过年了总得添件新衣、买双新鞋。母亲乐呵呵地说:“啥也不用买,过生日的时候,你们兄妹给买的新衣服新鞋还没穿呢!”八十岁的老父亲一遍遍感慨“四十年前盼着能吃饱穿暖,三十年前盼着实现‘楼上楼下电灯电话’,现如今要啥有啥,天天都像过年一样,真是没想到,没想到啊。”

大年初一,一大家十六口人聚在一起吃年饭,男女老幼延续老家过年的习惯,人人新衣新帽新鞋,个个精神焕发兴高采烈,争相诉说着一年来的新收获、新变化、新生活,一张张笑脸洋溢着浓浓的幸福与满足。

06

前不久,三弟开车陪父亲回了一趟老家。父亲惦记着老家的二叔,把穿不着的衣服鞋子带去一大包。回来后,父亲高兴地像个孩子,不厌其烦地向我讲述老家的变化:村西头的小河水变清了,柏油路修到了家门口,家家用上了煤气自来水,精准扶贫搞起了蔬菜深加工,你二叔也有了“新农合”,村里还建起了文化大院……平时话不多的父亲讲起来滔滔不绝,眼睛里始终闪着泪光。天色渐晚,我起身告辞,父亲送我到门口,他忽然拉住我,兴高采烈地说:“对啦,还有一个事儿忘了告诉你――咱村的支书说,党的政策越来越好,马上要搞农村振兴战略,把咱家的地流转给别人种,年底还能分红……”

我情不自禁地笑他: “到城市生活了二十年,还没忘记您的地!”

从父母家出来,一轮圆月已升上东天,空气中花香弥漫。回我的小家要经过新世纪广场和一个湿地公园,街道上车水马龙,霓虹灯迷离闪烁,市民们踏着欢快的节奏,专注于广场舞、交谊舞、健步走,千姿百态的鞋正舞动着激情与欢乐;树林里、花坛下,戏曲大舞台、K 歌小合唱此起彼伏,人们正把新时代的美好生活歌唱。

此时此刻,西装革履的我不禁感慨万千,深情回望时代的变迁和我们家走过的四十年,泪光朦胧中,我仿佛看到年轻时候的母亲,她正俯身煤油灯下,一针一线为我赶做过年穿的新鞋,针脚儿是那么细,那么密,好像绵长的岁月,一刻不曾停息 ……

作者简介:鹿剑林,山东省作协会员,山东省散文学会理事,齐鲁晚报【青未了】专栏签约作家,诗歌散文见于《山东文学》《时代文学》《诗选刊》《星星诗刊》《诗潮》《散文百家》《作家天地》《当代散文》《辽河》《人民公安报》《联合日报》等报刊,多次在全国和地方主题征文活动中获奖。

壹点号 林深见鹿

随便看看
本类推荐
本类排行
热门标签

劳动者 交通事故 用人单位 劳动合同 债务人 协议 自诉 房屋 土地 补偿费 案件 债务 离婚协议书 公司 债权人 合同 甲方 最低工资标准 交通 车祸 债权 伤残 条件 鉴定 工资 程序 补助费 拆迁人 刑事案件 兵法 期限 标准 交通肇事 解除劳动合同 财产 补偿金 客户 当事人 企业 法院